财富秘籍

首页 > 财经知识

财经知识

2022年中美平均汇率预测(人民币加息预期?)

2024-02-24 23:31:16 财经知识

人民币加息预期?

预期2023年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向波动、温和回升态势。

上半年,受美联储将持续加息、我国处于疫情防控转换期、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和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或将在延续2022年11月以来升值态势后保持区间震荡;下半年,在***经济加快增长、中美货币政策差异缩小和全球风险事件不确定性犹存等因素影响下,人民币汇率或保持相对强势。

但如发生疫情超预期发展、主要经济体超预期调整货币政策或大幅衰退、部分***债务严重违约和地缘**“黑天鹅”等事件,人民币汇率波动将有所加剧。

总结2007年***经济发展状况

1、现实经济低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GDP有望增长9.5%左右  从潜在经济增长能力看,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是由自然资源、资本积累、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决定的。从决定潜力经济增长的几个因素看,近几年,随着投资的大幅度增加,我国资本积累的速度快速增长,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由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1.5%提高到12.8%左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接近改革开放以来年均3%的水平,国内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明显缓解,支持经济增长的供给能力更加宽松,潜在生产能力在10.5%左右,高于改革开放28年来潜在增长率9.5%左右的平均水平。  从现实经济增长因素看,明年,国际国内的环境仍然有利于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第一,虽然国际石油价格继续高位波动,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紧,世界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但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据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9%左右,低于2005年0.2个百分点,仍高于1990-2006年平均4%的增长速度;世界贸易量增长率达到7%左右,增长势头良好;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并购规模明显扩大,并重点转向控制战略产业和市场;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有利于我国保持对外贸易的继续增长和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二,我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逐步改善。近年来,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农村综合改革取得进展,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进展平稳,**职能转变步伐加快,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取得进展,这些改革将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三,我国仍处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带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升级引导的内生经济增长活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了城镇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企业自主投资能力提升、就业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的良性循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中期内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  第四,我国将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合理控制投资增长,提高消费水平,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2007年我国经济将承接2003年以来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国民经济有望增长9.5%-10%,虽然低于潜在经济水平,但仍处于经济增长周期中的繁荣阶段。  2、社会总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物价水平小幅上涨  2007年,我国经济总体上将呈现出潜在生产能力大于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的格*,总体价格水平不会大幅度回升,也不会出现通货紧缩的*面。  首先,虽然2006年粮食产量达到9800亿斤以上的水平,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国际粮价稳中趋升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会对市场粮价形成一定支撑,粮食价格会基本稳定。  其次,***将不断完善资源性产品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价格机制,理顺土地、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淡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这会增加其下游产品的生产成本,抬高部分生产资料产品的价格。  第三,服务价格仍将是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我国一些重要的服务价格如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属于**控制价格或**指导价格,其价格上涨的压力并未充分释放。  第四,银行体系货币流动性过剩会拉动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货币现象,今年以来,由于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外汇占款被动投放人民币较多,广义货币供应量保持在17%左右的较快增幅,根据货币供应量与名义收入和价格的关系,当前货币供用量对明年的价格上涨形成支撑。预计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左右,涨幅与2006年基本持平。  3、经济增长对就业带动作用增强,就业压力持续不减  2007年,劳动力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这两种现象会同时并存,就业总量压力持续不减。2007年,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口约2500万人,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1200万,其中高校毕业生390万,中职毕业生270万,当年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10万,复转军人50余万,农转非人员260万,而且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将不断增加,对我国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估计2007年新增就业岗位约为1000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约200万人,城镇失业人员总量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4.6%左右。  4、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人民币升值趋势不会变化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平稳实施,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过渡奠定了基础。  国际收支理论、资产市场理论与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主要理论。首先,从购买力评价看,自1994年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约为9.8%,是***的2.5倍、***的5.5倍、欧盟的4.8倍,通货膨胀率低于***和欧盟的水平,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大大高于美日欧,这意味着和美元、日元、欧元相比,人民币的购买力在不断提高,中美、中日和中欧等之间的相对购买力需要不断调整。自去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5.7%,对日元升值10%,但对欧元、英镑、韩元等仍在贬值,人民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基本稳定,因此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水平仍存在低估现象。其次,从国际收支看,国内外汇明显供大于求,外汇储备规模过大。2007年货物贸易收支顺差在2006年超过1700亿美元的基础上仍将维持在1500亿美元,直接投资项目仍将保持较大顺差,达到500亿美元左右,到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将在2006年增加约250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增加2500亿美元左右,达到130000亿美元。第三,从利率平价看,中美两国的利率差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连续第17次以0.25个百分点的幅度上调利率,到2006年8月底联邦基金利率达到了5.25%,为四年来的最高水平。从2006年第二季度起,***经济开始减速,***本轮加息周期行将结束。虽然***和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紧缩,但随着2006年人民币两次提高利率水平以及物价水平之间的差异,我国与***、***、欧元区的实际利差有所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综合以上各方面影响,2007年,人民币升值趋势不会改变。  5、消费需求平稳增长,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2007年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  首先,农民收入连续三年保持较快增长,农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2006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4年和2005年增长6.8%和6.2%的基础上增长6%,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已由沿海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内陆地区。  其次,城市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中等收入阶层消费呈现增加趋势。2006年,公务员工资结构调整将提高公职人员收入水平,有利于扩大中等群体的收入,挖掘他们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潜力。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助于扩大即期消费。***财政支出更加注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教育乱收费、看病难、看病贵等出台了较为严厉的制止措施,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制,完善义务教育政策。随着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居民对未来预期不断看好,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  2007年消费增长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受房地产价格高企和调控政策的影响,住房消费继续受到抑制。二是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对种粮农民补贴的增收效应减弱等影响,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预计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实际增长11%左右,服务性消费回升。  6、投资增速平稳回落,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2007年,投资反弹压力仍然较大。首先,投资在建规模偏大,2006年在建项目投资规模达到30多万亿,相当于当年三年的工作量;其次,投资扩张的内在机制尚未改变,有的地方继续将投资增长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个别地方把大项目与政绩考核挂钩,各地为十七大召开营造良好气氛也会加大投资;再次,资金来源相对宽松。近几年,企业效益好转,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企业投资资金十分宽裕。外汇储备增长较快,人民币外汇占款过多,也会增加货币供给水平,信贷资金充裕。但总的看,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在快速增长中呈现平稳回落的态势,一是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力度不减,***将继续把控制新开工项目作为投资调控的重点,坚持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严格环保、技术和安全等市场准入门槛,防止投资需求再度反弹。二是部分加工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利润增速不高,必然降低企业投资意愿,约束部分行业的投资扩张;三是随着贸易摩擦加剧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外商向我国转移加工产业的步伐放慢,对明年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综合多种因素,2007年,全社会投资增长22%,比2006年回落5个百分点。  7、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仍然较大  从出口看,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速减慢,给我国出口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较大贸易顺差将成为我国外贸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及人民币升值将影响2007年出口的增长。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措施也会对我国出口产生抑制作用。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出口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此外,近几年投资形成了国内庞大的加工生产能力,国内市场竞争明显加剧,迫使企业努力扩大出口。2007年,我国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从进口看,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将带动进口增长逐步回升,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对进口产品的需求。综合分析,2007年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将达到15%左右,贸易顺差约1500亿美元,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  8、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  我国经济连续四年出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维护好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关键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农业基础比较脆弱、社会发展问题突出等问题,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是在大力增收节支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财政赤字,缩小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首先,加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消费能力。其次,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的财政投入,减轻居民教育、医疗方面的过重负担,适当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再次,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十一五”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利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城乡基础设施项目。2007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5%左右,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可稳定在2500亿元左右,***长期建设国债发行保持500亿元的规模。  9、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微调,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2007年的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同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达到适度控制投资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的使用渠道和方式。灵活采取公开市场操作来对冲外汇占款,努力保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基本稳定;通过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贷款需求,保证企业合理正常的资金需求,继续加大对农村和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成长型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在不断健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初步预测,2007年全年广义货币同比增速将达到16%左右,狭义货币增速将达到16%左右,新增贷款规模控制在3万亿元。  10、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证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转变**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理顺**与企事业单位、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切实将**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完善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和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稳步推进税制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改革资源税制度,适时开征燃油税,为实行增值税转型和推行物业税创造条件;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巩固和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成果,推行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转型,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推进重要资源性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水、电、煤、油、土地等价格,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生产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作者系***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

美金兑人民币汇率6.9629,今后走势会如何?

首先到11月2日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到6.892。那么未来的趋势是向上还是向下,取决于我国经济对外贸易以及外汇政策等各种因素。 10月26日,***外汇管理**长潘功胜说,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

外汇管理*副*长张新最近也表示,外国资本近期加速流入***股市和债市,人民币投融资货币功能不断深化,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投资者的认可,外国资本开始逐步配置人民币资产。

通过上述表述,人民币跌破7或继续贬值的基础暂时没有,但是货币现在是信用货币,不论基础是否向好,但人心必须稳住,才能不使人民币快速恐慌性贬值,所以最近在舆论上和政策上也是利多不断,综上分析,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小,但人民币未来会双向波动,成为国际投资者偏好的金融工具。

2022美元汇率能到7吗?

预计,2022年我国有1-1.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经济压力加大情况下还有10~15bp的降息空间,从而中美利差将向80bp的警戒水平运行,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而在人民币贬值与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之间,政策的选择从2021年...

构建完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需要什么条件?

①由客户价值驱动的明确的供应链战略和策略。企业需要为多方创造价值,例如客户、员工、股东,甚至是社区或社会,但所有的这一切追本溯源,都要从为客户创造价值开始,它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供应链管理的初心所在。虽然许多企业将“客户价值”写进了企业战略,但却忽略了它在供应链战略中所处的那个最核心的位置。在众多的真实案例中,“成本”成为了供应链的最高战略,而它很可能与我们所寻找的“客户价值”并没有明确的关联。例如,ZARA把流行服饰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空运到***纽约,摆在时代广场的店铺中销售,它所考虑的核心并不是成本,而是时效,是客户对于“流行趋势”的价值追求。②健全的供应链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和完备的人才建设机制。供应链的组织架构体系应当如何搭建,没有唯一的答案。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可能千篇一律。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供应链的组织架构要做到有合有分。“合”是为了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端到端可视化。例如,有的企业设立了供应链大部门,将采购、生产、物流、计划等职能都划归到这个部门统一管理,提升供应链运作的整体协调能力和效率。“分”是为了能够相互制衡,规避决策风险,并提升各个职能的专业化水平。例如,有的企业把采购分为寻源部门、供应商管理部门、采购执行部门、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非直接材料采购部门等。“合”和“分”没有唯一的答案,其目标是兼顾效率和风险。但不管如何整合或切分,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供应链的组织架构体系中不能有所缺失,比如缺少了计划部门,计划协同的工作就没有抓手了。人才是一切的根本,仅有组织没有人才,组织架构再好也是白搭。***当年在甲午战争中获得的***高达两亿两白银的赔款,就干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强军,一件是教育。因为他们深知,强军是强国之根、教育是立国之本。供应链管理也类,优秀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在人才市场中永远是稀缺的。原因很简单,供应链管理在***的发展时间短,成功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一名专业人才的培养往往需要至少十年以上的时间,时间之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备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要有十年树木的决心,长期坚持地进行供应链的选人、用人和留人。③完善的跨部门和跨企业的供应链协同流程和机制。供应链管理是跨部门、跨企业的,但是供应链部门却有其边界。一家企业的供应链部门再大,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包括进来。即便包括进来,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反而会造成组织臃肿、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例如,销售端连接顾客,算不算是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呢?当然算!但我们不可能把销售部门也纳入到供应链管理部门中。因此,一个有效率的供应链组织,应当以流程为抓手,统筹协调企业内各个部门、企业外各个合作伙伴,让所有人能够朝着同样的目标和方向使力。这些流程包括产品开发协同流程、销售和运营协同流程、计划协同流程、采购协同流程、销售协同流程等。协同流程只是开始,能不能让流程落到实处更是关键,否则再好的流程也免不了流于形式。有些企业为了能够推动协同流程的落地,将流程固化在IT系统中,这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但流程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地进行升级改造,通过PDCA、ECRS等工业工程或精益工具检视流程的合理性。④完备的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管理。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是供应链最终交付给客户的成果,围绕客户需求,设计产品、选择商品、定制服务等,这些都与供应链息息相关。但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将产品、商品、服务等相关的工作与供应链严格地区隔开,彼此的交叉和关联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所架构的供应链流程。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个引擎盖上有许多个不同规格的螺丝钉;一个滞销商品在仓库里静静地躺了一年直到过期;一个产品规格的修改没有通知到供应商;一个尚在保修期的商品竟然买不到维修部件了……类的例子有很多,究其原因,都可以归咎为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管理流程的缺失。这就如同人有生老病死一样,产品同样有其生命周期。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供应链的策略就必须进行调整。例如,在产品研发阶段,可以邀请供应商或者客户早期介入,帮助研发部门清晰地定位出产品在需求和供应上的问题点;在产品的上市阶段,计划部门需要准备好适量的材料,一方面要确保上市计划顺利开始。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不能因为销量好而造成缺料,销量不好而造成库存呆滞;以此类推,在产品的成熟期、衰退期、退出期等各个阶段都应设计对应的供应链策略。⑤健全的供应链管理指标考核体系。供应链管理的考核指标设计十分复杂,表面上看,供应链的KPI乎只有成本、交付、质量、服务这几个大指标,但如果把这些指标细化拆解,会找到几十上百个指标。且不说它们之间常常相互矛盾、相互制约,但就指标定义这一块,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业务模块,都有可能千差万别。健全的供应链的指标必须要能支撑到企业的竞争战略,例如选择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成本就是最核心的指标;选择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企业,交付、质量等KPI中的某一项是其最核心的指标。选择一个指标作为核心指标的好处是,它能让企业管理更加聚焦。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要放弃其它指标,在这些指标上,企业仍然需要保持与行业平均的水平。企业不可能把所有供应链指标都做到最好,因此,供应链指标的设定非常考验企业最高层的智慧。健全的供应链指标要能够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如前所述,供应链管理的指标体系十分的庞大,在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的拆解和整合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解读上的断层或者缺失,造成KPI体系的混乱。因此,指标体系需要做到清晰透明,管理者要承担起指标解读的作用,要能够不厌其烦地进行沟通,所谓“上下同欲者胜”是同样的道理。⑥支持供应链创新、提倡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供应链的发展不能仅仅只靠战略策略、组织架构、人才和流程,还有一个关键的保障要素,就是企业的文化。看一个企业的供应链有没有生命力,同样要看它是否建立了鼓励供应链创新、提倡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创新和持续改进不只是个流程,如果把创新和持续改进仅仅当做流程来进行管理,那么创新必亡。创新和持续改善,应当是所有人的共识,是当一名员工做了一件极其微小的流程改善,哪怕只是每天节约了一度电或者增加了一颗螺丝钉价值的产品产出量,所有人都会对他翘起大拇指,所有人都会对他表示尊敬,这是供应链工匠精神的体现。缺少了这样一种文化,再优秀的战略、组织、人才和流程,都无济于事。许多公司设立了供应链创新***会,督促管理者亲身参与、亲自倡导创新,及时肯定、及时鼓励员工的创新行动。只有持续推动和倡导,才能够让创新逐渐成为企业的风气和文化。⑦完善的供应链风险控制流程。供应链运作中有无数的风险、各种的不确定,企业稍不留神就会跌落深坑、万劫不复。例如天津港大***,大批的汽车瞬间被毁;再如中美贸易之战,受牵连和影响的企业不计其数。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为防范风险构筑起一道道防火墙。为了应对风险,企业需要首先清楚这些风险都于哪里。有的于内部,称之为内生风险,如信息失真、道德风险等;有的于外部,如**风险、汇率风险、法律风险等。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应当围绕每一个风险类型建立起相关的风控流程,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水平上。⑧供应和需求相互协调匹配,最终实现精益供应链。供应链的运作,最困难的地方就是让供应和需求相互协调匹配。因此,高效的供应链,必然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实现供需匹配的机制和模式。这种机制往往还需要不断调整升级,从过去的大批量生产到如今的小批量定制,供需匹配的难度越来越大,供需匹配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B2C、B***、B***2C、C2M、S***等,每一种匹配方式都会对应不同的需求方式、不同的供应方式、不同的计划手段、不同的物流网络、不同的交付模式、不同的IT架构。传统供应链所倡导的供需匹配方式、传统的采销模式、预测模型、计划流程等,由于较为刚性,在需求碎片化、即时化、多样化的时代下越来越步履蹒跚,越来越跟不上节奏。如今,整个社会的供应链体系正在发生着巨大而快速的变化。例如,在新零售的推动下,需求的感知已经从门店向社区延伸,用户的画像已经从线下向线上延伸,物流的网络已经从中心城市向乡村延伸,计划的模式已经从单个企业向网络协同延伸。

为什么说,2022美元汇率能到7。

预计,2022年我国有1-1.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经济压力加大情况下还有10~15bp的降息空间,从而中美利差将向80bp的警戒水平运行,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而在人民币贬值与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之间,政策的选择从2021年...

【广发宏观周君芝】一个关于社融数据估测的技术细节

投资要点  社融数据存在个统计细节,两期存量相减并不等于当期新增,即Δ存量≠增量。常见的社融存量增速估测方法是先估测不同分项新增社融,再加总得到新增总社融,然后计算存量同比增速。这就意味着直接利用新增量估测存量增速,会引入估测误差。本文旨在探讨这误差细节。  误差有多大?历史经验显示年度误差在1%左右,误差不可忽视  2018年社融的月度Δ存量和增量误差在3%~25%。回溯历史,社融增量和Δ存量始终存在误差,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前者大于后者。对比两种测算方法结果可观察误差大小:方法1,本期增量/上期存量*100%;方法2,(本期存量-上期存量)/上期存量*100%。方法1计算结果大概率高于方法2,差距在1%左右(年频)。方法2计算得到的是真实存量增速,可见以新增量直接估算存量增速,年度误差在1%左右。  缘何有误差?误差主要来自五个细分项目  拆分社融细分项,发现Δ存量和增量的差异主要来自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和其他项这五个细分项。  信托贷款项误差主因每年1月存量调整。以信托业协会口径的信托贷款作为影子指标,发现年度信托贷款Δ存量和增量误差几乎全由每年1月贡献,且1月误差主因当月社融的信托贷款存量进行了脉冲式调整。我们猜测1月调整或与年初存量统计数据排摸有关。委托贷款数据透明度不高,误差原因暂时不明,然2015年以来该项误差几乎可忽略。  外币贷款项误差起因于汇率波动。外币贷款增量匡算使用当期平均汇率,存量匡算使用期末时点汇率。修正汇率影响,即按对应汇率换算得到美元计价的增量和Δ存量,发现Δ存量和增量误差基本被抹平,验证外币贷款误差主要来自汇率波动。  企业债券融资项误差起因不同类型债券统计方式各异。社融口径企业债券融资内含多类券种(至少有11类)。万得口径这11类券种年度净融资与社融口径企业债券融资增量数据拟合度高,Δ存量亦如此。然而即便同是万得口径,这11类债券的新增量和Δ存量也存在差异,原因是万得存量统计以起息日为标准,净融资额统计以发行日为标准。社融口径的企业债券融资,内含多类券种,涉及不同发行制度、兑付规则和余额统计标准,不止起息日和发行日标准差异。故其日常统计监测牵涉较广,天然就存在统计难度,新增量和Δ存量难免存在统计误差。  其他项主因在于保险公司赔偿和金融去杠杆特定背景。将社融总量扣减人民币贷款等7个分项所得剩余称为“其他项”,其实际包含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融资三个细分项。我们认为2016年以来大多数情况下其他项误差主因保险公司赔偿款;2017年误差不仅与保险公司赔偿有关,或可还与特定的去杠杆背景有关。  有何指示意义?2019年以增量推算存量增速的估算结果较往年稳健  加总五个分项Δ存量和增量的误差,得到2019年老口径社融存量增速的估测总误差大概率不过1.04%,属2010年以来中性偏小的误差水平。新口径社融存量的Δ存量和增量误差大概率低于0.9%,即2019年增量估算存量社融增速,估测结果较往年稳健。  核心假设风险: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国内需求下行超预期。  目录  正文  、社融存量相减不等于当期增量  1.1社融存量相减并不等于当期新增社融  央行同时报告社融存量和增量数据,然而将两期的期末存量相减,所得结果并不等于当期社融增量。以2018年为例,12月新口径社融存量200.75万亿,减去11月新口径社融存量199.29万亿,所得结果14535亿元;与央行直接报告的12月新增社融15897.6亿元,相差1362.6亿元。同理2018年1~12月均存在Δ存量不等于当月新增量的现象,两组数据的误差在3%~25%之间[1]。回溯历史数据,社融增量和Δ存量之间直存在误差,并且绝大多数情况下误差为正,即社融增量大于Δ存量。  1.2以新增社融估算社融存量增速的误差不可忽视  估算社融存量增速,个常见的方法是先估算t期新增社融(新增社融t),除以过去期的社融存量t-1,便得到t期的社融存量增速预测值。然而Δ存量并不等于当期社融增量,这就意味着以新增社融t推算社融存量t同比增速的估算方法,将引入误差。这误差多大程度上影响估算准确度?这是社融存量增速估测需要面对的问题。  为了观察误差大小,我们对比两种算法的测算结果。算法1,本期增量/上期存量*100%;算法2,(本期存量-上期存量)/上期存量*100%。其中央行直接报告的社融存量增速采用方法2测算,即Δ存量/存量所得结果才是真实的社融存量增速。  图3(只追溯老口径社融)显示算法1所得结果基本上都高于算法2,多数年份两者测算结果的差异保持1%上下;少数年份超过1%,例如2006(1.1%)、2007(1.1%)、2009年(1.9%)、2011年(1.6%)、2012和2013年(1.4%);个别年份甚至超过3%,例如2004年(3.4%)、2005年(4.8%)和2008年(3.5%),而且这些差异大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10年之前。2018年新口径(9月调整后口径)、7月调控口径也同样存在类似误差,用方法1和方法2测算,结果差异(季频)在0.8%以内,如图4所示。  二、误差主要来自五个细分项目  2.1误差主要来自于五个细分项  阐述误差主要来源之前,我们先简要回顾央行公布社融数据的频率特点。存量社融方面,央行2015年才开始直接公布存量数据(含分项),数据频率为季频。2016年开始公布月频的社融存量数据(含分项)。2002~2014年央行并不直接公布社融存量规模(含分项),但公布年频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含分项)。所以理论上可以利用2015年及以后社融存量数据,以及2002~2014年存量同比增速,计算得到相应年份的年频社融存量数据。增量社融方面,2012年央行公布月频社融增量数据,并在同年补充公布了2002~2011年月频社融增量数据。至此,2002年1月以后的月度增量数据均有直接公布。  分析央行公布的社融数据时有两点值得注意。第,央行公布的同比增速只精确到小数点后位(2018年开始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因而同比增速倒算方法会出现如下情况——年份越早,小数点精确度造成的误差累计也越多。第二,月度新增社融有“当月初值”和“当月值”之分。央行每月10-15号左右时间以新闻公告形式公布初步统计社融(含分项)数据,即为“当月初值”,每月16-19号左右修正数据,即为最终的“当月值”。  我们之所以花去定精力梳理央行公布的社融口径及数据频率,目的是为了尽量理清哪部分误差来自Δ存量与新增量之差,哪部分误差仅是因为数据口径换算而引入的。例如2015年及之前缺乏央行直接公布的社融存量数据,虽然可以根据央行给出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速倒算出年频社融存量,但央行公布的社融存量同比只精确到位小数点,每次倒算都会引入次误差,且随着倒算期拉长,越早年份的误差累计越多。故而我们观察年频的Δ存量和增量差异时,将数据范围框定在2010年及以后。另需强调,2015年及之前缺乏直接公布的月频存量数据,同时也无法倒算月频社融存量增速,所以我们在探讨月频Δ存量与增量误差时,将数据范围框定在2016年及以后。  2016年以来,不论年频还是月频,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外币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其他项这五个细分项,均是社融Δ存量与增量误差的主要来源,其中月度误差更是集中在外币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和其他项三个细分项。细分项对总量社融误差的贡献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个是细分项本身误差大小,另个是细分项相对总体社融的占比。虽然股票融资分项本身误差项较大,但其相对社融总量的占比较低,因而股票分项对社融总量误差的最终贡献并不高。人民币贷款相对社融总量的比重虽然比较高,然而其本身的Δ存量与增量误差较小,所以人民币分项的Δ存量与增量误差,对总量社融误差的贡献也不高。票据规范以来表外票据融资的误差逐渐收敛,虽然其相对占比不低,然而2016年及以后票据分项对社融总量误差的贡献快速下降。下文我们重点围绕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外币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其他项这五个细分项的误差展开分析。  2.2信托贷款误差或主因1月存量统计排摸  对比信托业协会和社融两个口径的信托贷款数据,前者存量是后者存量余额的97%-98%;绝大部分情况下前者的年度新增量基本上是后者的94%-101%。可见信托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口径)统计的信托贷款可作为观察社融口径信托贷款的绝佳影子指标。  首先,我们发现社融口径信托贷款Δ存量与增量误差基本在每年的1月达到年度峰值,并且1月误差基本上可以解释全年的绝大部分误差。换言之,分析社融口径信托贷款Δ存量与增量误差,主要是解释1月误差。  其次,对比社融口径和协会口径发现,两者存量数据趋势基本致,除了每年1月;而新增量方面,并无类似季节性现象。协会口径作为影子指标,指向社融口径信托贷款每年1月Δ存量与增量之间的误差,主要由社融口径信托贷款存量变动引起。  目前我们仍无法有效判断每年1月社融口径信托贷款存量出现“脉冲式调整”的最终原因。我们猜测或与每年年初信托贷款数据统计排摸有关。不论如何,我们至少可以知道观察社融口径信托贷款分项Δ存量与增量误差,重要的是观察1月份。  委托贷款数据缺乏透明度,目前尚无法得知委托贷款项Δ存量与增量误差的原因。2015年以来委托贷款项误差大幅收敛,对社融总误差贡献几乎为零。我们暂不对委托贷款项误差展开详细分析。  2.3外币贷款项原因在于汇率波动  外币贷款是金融机构向非金融企业、个人、机关团体以贷款、票据贴现、垫款、押汇、福费廷等方式提供的外币形式的贷款[2]。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外币”形式,外币贷款匡算到社融统计中却使用人民币计价,因而汇率波动将直接影响人民币计价的外币贷款规模。计算社融增量时,外币贷款使用当期平均汇率;计算社融存量时,外币贷款使用期末时点汇率[3],因此汇率波动是影响Δ存量和增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修正汇率影响,即将存量和新增社融分别按照上述汇率换算原则倒算为美元计价,我们发现Δ存量和增量数据缺口较大程度上被抹平(如图15所示)。个别月份数据仍有细微差异,主要与期末时点汇率大幅波动有关。  2.4企业债券融资项原因在于统计方式  企业债券融资是指由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券,具体包括企业债、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资产支持票据、公司债、可转债、可分离可转债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券种(包含并不限于上述十类券种)。我们对照了万得口径的十类券种[4]年度净融资量和Δ存量,发现十类企业债券净融资与社融口径的企业债券新增融资量基本上相等,至少变动趋势极为致,如图表16所示;Δ存量也有类似表现,如图表17所示。然而即便同为万得口径,十类券种的新增净融资和Δ存量之间也存在差异,而差异主因在于存量统计以起息日为标准,净融资额统计以发行日为标准。  社融口径的企业债券融资,内含多个券种,涉及不同发行制度、兑付规则和余额统计标准,而不只限于发行日和起息日统计标准的差异。换言之,企业债券融资日常统计监测牵涉较广,天然就存在定的统计难度,这也是社融口径企业债券融资新增量和Δ存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考虑到社融口径企业债券融资统计的复杂性,再者社融口径企业债券融资的新增量和Δ存量缺口也未表现出明显规律,我们不再追究造成差异的原因细节。  2.5其他项主因在于保险公司赔偿和去杠杆特定背景  老口径社融统计包含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融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融资共计10类细分项。央行通常公布前7类细分项的新增和存量数据,而不公布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融资三个细分项数据。将社融总量数据扣减前7类分项,所得剩余称为“其他项”,实际上包含了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融资这三个细分项。  保险公司赔偿指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履行赔偿义务而提供的各项资金,具体包括财产险赔偿、健康险赔款和意外伤害险赔款,该指标会在年末收支相抵,没有存量或余额的概念。即,其他项存量=投资性房地产存量+其他融资存量,其他项新增量=保险公司赔偿增量+投资性房地产增量+其他融资增量,其他项增量-Δ其他项存量=(投资性房地产增量-Δ投资性房地产存量)+(其他融资增量-Δ其他融资存量)+保险公司赔偿增量。  投资性房地产增量和Δ投资性房地产存量无差异,其他融资增量和Δ其他融资存量亦如此,那么其他项增量-Δ其他项存量就等于保险公司赔偿增量。我们对照保监会数据,2016年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其他项增量-Δ其他项存量几乎等于保险公司赔偿款,如图21所示。换言之,绝大部分时间中其他项差异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赔偿款。少数时间段,例如2017年,其他项增量-Δ其他项存量与保险公司赔偿款差异较大,并且呈现显著的季节性波动。考虑到投资性房地产主要指金融机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持有房地产,不太容易出现季节性的大幅波动。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2016年数据差异大概率不是来自于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其他融资指实体经济从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等获得资金,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以及贷款公司贷款,2017年金融同业去杠杆背景下金融体系结构异动,小额贷款公司等或随之波动。换言之,我们倾向于认为2017年其他项增量和Δ存量之间的差异,不仅与保险公司赔偿有关,或可还与特定的金融去杠杆背景有关。  三、技术细节对社融存量增速预测的意义  外币贷款日益成为外贸型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由于是以外币计价,外币贷款的增长会受到世界经济形势、境内外利差和外汇管理政策等多重因素叠加产生影响。准确捕捉外币贷款增量估算带来的误差扰动存在定难度。类似的,企业债券融资涉及不同券种和统计标准,其他项内含三个细分项目融资,委托和信托贷款涉及非标,信息不完全透明,因而准确捕捉五个细分项误差存在现实难度。我们转而用历史比较方法,大致估算2019年五个分项的Δ存量和增量误差。  回溯历史,2010年以来其他项误差基本稳定在0.3%~0.5%区间。我们倾向于认为2019年其他项误差大概率在0.3%~0.5%,属于中性水平。企业债券融资方面,除了2018年以外(0.4%),2010年以来误差鲜少超出-0.2%~0.2%区间。我们倾向于认为2019年企业债券项的误差大概率在-0.2%~0.4%,属于近年来较高水平。外币贷款方面,2009年以来误差也基本控制在-0.2%~0.45%。随着2015年人民币结束2001年以来的单边贬值趋势,外币贷款项的误差也由正转负。以2017年作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假设情况下的参照样本,2015年作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假设情况下的参照样本,推测2019年外币贷款项误差在-0.16%~0.1%区间,属2010年以来偏弱水平。信托和委托贷款方面,1月信托贷款Δ存量和增量差异582亿元,超过过去两年同期水平,委托贷款亦然。考虑到信托贷款误差主要由1月贡献,这就意味着2019年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项遗引入误差大概率超过2017和2018年。按过去两年1月同期误差数量进行线性外推,2019年委托和信托贷款细项或引入0.02%~0.04%误差,属历史较高水平。加总五个分项误差,最终误差大概率不过1.04%,属2010年以来中性偏小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2月央行并未公布核销和ABS细分项,按照过去两年经验,地方专项债、ABS以及核销Δ存量和增量不存在误差。则新口径Δ存量和增量误差主要来源与外币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企业债券融资、其他项五个分项,并且这五个风险对新口径总社融的Δ存量和增量误差贡献或大概率低于0.9%。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超预期,国内需求下行超预期。  [1]误差计算公式为:(增量-Δ存量)/Δ存量  [2]盛松成等,《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第三版)》,***金融出版社。  [3]盛松成等,《社会融资规模理论与实践(第三版)》,***金融出版社。  [4]对应勾选万得中的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PPN、ABN、可转债、可分离转债共8项。(文章来源:郭磊宏观茶座)

我的预测,美元不久与人民币汇率将跌至4.5元,有人信吗?

美元不久与人民币汇率跌至4-5元,有人信吗?

我信,在世界各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在各***贸易保护主义肆意妄为的情况下,尤其是在第一大经济体***经济严重下滑,社会动荡不安,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几近疯狂的和世界各国的贸易战越演越烈。更为严重的是中美两国贸易战己升级至全面博弈阶段。在经济领域,金融行业,资本市场,外资的参与或渗透,持有美债的安全性,等,都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必须要做好准备迎接***发动货币战争的预案!

除以上因素外,我们再回顾一下2005年至2014年人民币从8.多跌止6-04元用了9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救了***的金融危机,两国关系正常偏好!

目前什么关系?接下来***从我们金融资产里抽身,从资本市场做空,货币战争开打,汇率到4-5还需要以往的9年时间吗?

其次,我我们是某些规则的执行者,***则是规则的制定者,在话语权上就己经处于劣势了!

什么是中间价?

高价和低价的中间价

公布了!2022年***GDP突破18万亿美元,与***GDP差距扩大还是缩小?

我国2022年GDP数据终于公布了!

1月17日,***统计*公布了最新的数据,根据初步核算,2022年我国GDP同比增长3.0%,四个季度基本实现反弹增长,第一季度增长4.8%,二季度由于疫情冲击只增长0.4%,三季度回升至3.9%,最后一个季度增长2.9%。

总体来说,全年受到多点疫情冲击、消费乏力、房地产投资下滑,以及全球供应链变化的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实现了3%的增长非常不易。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2022年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消费,因为疫情冲击,很多实体行业受到影响,比如餐饮、旅游等。

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其中有6个月出现下降,4月份下降11.1%,降幅最大,6月开始正增长,10月再次下降0.5%,12月下降1.8%。

其次来看投资,2022年工业投资超10%,制造业投资增长超9%,电力燃气等投资增长近20%。但是,房地产投资拖了后腿,2022年全国房地产投资下降10%,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4%,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6%。

然后再看出口方面,2022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7.7%。其中,12月进出口总额增长0.6%,出口下降0.5%,进口增长2.2%。如果按照美元计价,12月我国进出口下降8.9%,出口下降9.9%,进口同比下降7.5%。

所以,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出现明显下降,三年疫情花了很多钱,由于对未来信心的缺乏,很多人不敢大手笔花钱,银行存款大幅增加也就不难理解了。

出口方面从下半年开始受到外部需求减弱冲击出现下降,由于全球经济的疲软态势和衰退趋向,2023年外贸出口仍然面临着不确定性。在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降幅较大,2023年大概率会有更多的救市举措,来稳住房地产的发展。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21.02万亿人民币,按照全年平均汇率折合18万亿美元,这是我国GDP首次突破18万亿美元大关,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全国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27万美元。

那么,2022年我国GDP与***的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了?

根据统计,***2022年前三季度GDP已经达到18.79万亿美元,根据增速预测,***全年GDP预计达到25万亿美元,中美GDP差距将达到7万亿美元,和2021年相比差距扩大。

不过,2022年中美差距扩大是受到汇率变化、***高通胀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2023年美元持续升值的趋势将难以为继,美元加息进入末期,而***高通胀带来的副作用将在2023年出现,所以2023年中美GDP差距将继续缩小。

根据IMF、世界银行及多家国际研究机构的预测,2023年***GDP将增长0.5%-1%,而对***经济增长的预测为4%-5%。

往期精彩文章:

大洗牌!亚洲GDP增速最高***“换了”,不是***、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