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秘籍

首页 > 财经知识

财经知识

德阳东电股票代码是多少(德阳天府数谷是什么意思?)

2024-02-02 19:27:59 财经知识

德阳天府数谷是什么意思?

德阳天府数谷是德阳市新规划的准备重点打造的新区。德阳地处成德绵中心地带,交通发达,高速、高铁四通八达。拥有东电、东汽、二重等大央企。为了更好地发展特地成立天府数谷新区。新区大力发展教育、电子、科技、大数据、新媒体等。相信通过天府数谷的建设会让德阳的城市再上一个台阶。

成绵乐客运专线德阳有几个站

在德阳境内设罗江站、黄许站、德阳站、新德阳南站、广汉站。

德阳句父记东电中学高考升学率

70%。根据查询德阳本地宝得知,德慧梁阳东电中学高考升学率是60%,德阳东电中学是1969年在四川成立的中学,2006年1月1日东电中学正式庆袭移交,前差运成为德阳市教育*直属学校,更名为德阳四中.

德阳东电下属有哪些分厂,主要是生产单位

分布公司:中型电机公司、新能源公司、控制公司、工模具公司分部事业部:电站辅机事业部、电动机事业部、生产分厂:焊接分厂、下料中心、冲剪分厂、重金工分厂、轻金工分厂、水轮机分厂、电动机分厂、发电机分厂、铸锻分厂、绝缘分厂、成品分厂、线圈分厂、特种电机分厂

股份代码是什么

问题一:股份代码跟股票代码有什么区别?股份代码是一家上市公司发行的所有股票,每一张都有一个代码,还会记录股东姓名,电话,住址等股东信息,类似于每张100元纸币都有一个号一样。而股票代码是这个股票在交易所挂牌上市...

智囊谈产业政策:一批批官员殚精竭虑不应被误解嘲讽

来源: 公公共政策研究(ID:PiblicPolicyResearch)

作者:范必

***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研究员范必

我国最早使用产业政策这一概念是在“七五”计划(1986-1990)中。之后,历次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中,产业政策都是重要内容。早期制定得比较系统全面的产业政策,是1989年出台的《***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1994年***发布的《九十年代产业政策纲要》。

在不同发展阶段,***和有关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产业振兴规划、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等。这些政策性文件,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讨论产业政策问题,需要对此有全面的把握。

制定和执行产业政策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之一。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减少**对微观主体的干预。到1998年,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已经实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现在制定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总体上是指导性和预期性的。产业政策虽然代表着**促进产业发展的思路,但与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计划、**干预相比,无论在形式、内容和执行方式上都截然不同,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会邀请政、产、学、研各界有识之士参与。现在很多有成就的学者、企业家,都曾受邀到***计委或后来的发改委去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说,产业政策的制定过程,本身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民主决策过程,而不能看成是长官意志的结果。比如,《九十年代***产业政策纲要》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些政策取向反映了各界共识。当时制定的政策目标现在已经基本实现。

产业政策的内容很多,但***在执行产业政策时,并不是对每一个产业平均发力,而是针对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措施。这里我主要谈一下装备工业,这是一个大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标志。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轻工、纺织和一般机电产品在国际上已经有一定优势,但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生产线大都依靠进口。当时巴黎统筹***会和一些发达***,对华实行出口管制和军售禁令,这些限制很多是针对装备制造业产品。

***的决策者很早就意识到,像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不行,但完全靠买也买不来现代化,必须在引进的同时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和自主制造。

2005年开始,我国实施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制定了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当时支持的产业,包括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水电机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大型薄板冷热连轧成套设备、大型集装箱船、LNG运输船、高速列车等几十个门类。现在这些产业大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成为装备制造业的“***名片”。

支持一个产业,不是写在文件上就够了,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国内企业研制重大装备,往往遇到资金短缺,跨国公司不转让技术,新装备客户不信任等问题。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部门在执行产业政策中探索出了很多成功做法。包括依托重大工程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支持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和工程公司、实施***重大技术专项、鼓励使用国产首台首套技术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等。

我国依托三峡工程,成功制造70万千瓦水轮机组,就是一个成功案例。按照设计,三峡工程建设需要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加上与三峡工程同期筹建、在建的大型水电站,全国市场超过100台,是上千亿规模的大蛋糕。上世纪90年代,国内只能制造30万千瓦机组,为了让国内装备占领国内市场,***决定70万千瓦水轮机组要实现国产化。

1997年,***组织对三峡工程水轮机组供货商全球招标,外商中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向我国企业转让关键技术。当年8月,三峡总公司与两大国际联合体签订了左岸14台机组、8亿美元的合同,四川德阳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分包了2台。按照合同约定,外方与中方联合设计、联合制造,并转让了技术。7年后,2004年3月三峡右岸机组12台机组招标采购时,投标的不仅是国外跨国公司,我国东电、哈电都可以同台竞标。我们从过去的配角变成了主角,在大型水轮机组设计制造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当我们今天细数制造业的“***名片”时,都与当时决策者的战略抉择、与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持密不可分。这些年来,***每支持一个产业、一项技术装备,就要打出一套或者几套组合拳。一批批财经官员,站在***利益的角度,为支持一个产业、一个项目,慎思谋*、殚精竭虑。在国内进行了大量策划协调,对外进行了无数次谈判磋商。其间的波澜起伏,利害较量,可以写出最惊心动魄的报告文学。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不应被忘记,更不应该被误解、被嘲讽。

快速投票通道:

来源:公共政策研究(ID:PiblicPolicyResearch)

本文编辑:熊泉

『推荐阅读』:一个房产中介的逆袭史:世上没有屌丝,只有不努力的高富帅

德阳东电会招本科专业为热能与动力工程(水轮机或者水泵方向)的学生么?

短期内火电还是主要趋势,所以就业没有问题。热动的东电第二大系,就业率不错,曾经有供不应求的现象。 楼上校友?

【华创能源化工】新材料周报:三氯氢硅、EVA树脂等开启涨价行情

新材料周报:三氯氢硅、EVA树脂等开启涨价行情(20230130-20230205)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核心结论

正文

一、核心观点

二、交易数据

1月20日当周新材料板块个股表现较为分化。本周涨幅前5名的新材料标的是:联洋新材、新瀚新材、万润股份、七彩化学、青松股份。跌幅前5名的新材料标的是:泛亚微透、海优新材、金达威、福斯特、梅花生物。

三、新材料子板块基本面跟踪

(一)行业跟踪-磷化工:磷酸铁锂,磷酸铁价格下跌

【本周观点及数据更新】

【核心观点】

下游向新能源切入,与终端形成紧密绑定为发展关键。当前多家磷化工企业向下游延伸进行新能源的布局,对于磷酸铁和磷酸铁锂赛道,磷化工企业具备明显的资源及成本优势,然而劣势在于终端渠道资源的储备。因此,我们可以见到磷化工企业多以和下游磷酸铁锂厂家共同建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紧密绑定和协同。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磷化工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在于1)合作对象是否有优质的渠道资源;2)合作方案对于磷化工企业是否是优秀的方案,而决定这两点的重要因素依然在于磷化工企业自身是否具有:1)足够的资源、产能和技术储备;2)地理区位优势;3)成本优势;4)地方***政策支持等。

【行业新闻】

【公司公告】

【相关公司】

1、湖北宜化(000422.SZ):作为宜昌市地方国企,公司在西北地区积极布局,在内蒙拥有两个生产基地,在***拥有两个生产基地,在青海拥有一个生产,资源禀赋极佳,具备大量权益产能,包括:PVC产能114万吨,其中内蒙30万吨,***30万吨(20%股权),青海30万吨,宜昌24万吨,合计权益87万吨。电石产能165万吨,其中内蒙60万吨,***60万吨(20%股权),青海45万吨,合计权益117万吨。烧碱产能87万吨,其中内蒙24万吨,***24万吨(20%股权),青海24万吨,宜昌15万吨,合计权益67.8万吨。117万吨***素、91万吨磷酸二铵、1.6万吨三聚氰胺、10万吨保险粉、6万吨季戊四醇、30万吨磷矿石等。未来公司新项目增量大,包括150万吨磷矿产能在建,储量约1.3亿吨;6万吨可降解塑料PBAT项目在建等。磷矿可继续向下游发展精制磷酸和磷酸铁,具备长期发展潜力。资产质量得到优化,***对公司长期发展怀有较高诉求和期待。公司自2018年高层动荡以来,集团由***接管。经过3年多的整改,公司将资产进行清理,目前上市公司体内资产质量已经得到优化。

2、龙蟠科技(603906.SH):公司是润滑油与车用***素龙头,2021年收购贝特瑞子公司贝特瑞(天津)与江苏贝特瑞100%股权,并在四川、江苏设立子公司投建磷酸铁锂产线,由此进入磷酸铁锂正极领域。根据高工锂电数据,贝特瑞2020年磷酸铁锂出货排名全行业第二,下游客户覆盖主流电池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公司通过收购龙头企业的形式介入磷酸铁锂行业,相比钛白粉、磷化工转型做磷酸铁锂的企业而言更具客户优势,同时产品开发期大大降低,或将更快受益本轮磷酸铁锂景气周期。8月18日公司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常州锂源拟于新洋丰签署《磷酸铁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计划共同投资2亿元在湖北荆门市成立合资公司湖北丰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州锂源拟认缴出资8000万人民币,持有标的公司40%股权。合资公司设立后将立即启动5万吨/年磷酸铁项目建设(一期规划)。此外据新洋丰披露,项目二期规划有15万吨磷酸铁及配套150万吨/年选矿、30万吨/年硫铁矿制酸、40万吨/年硫磺制酸、20万吨/年磷酸、30万吨/年渣酸综合利用及100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预计于2022年12月建成投产,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25-30亿元人民币。

3、川恒股份(002895.SZ):公司主营业务为磷酸及磷酸盐产品的生产销售,已形成矿山开采、磷酸盐产品生产、磷化工技术创新、伴生资源开发利用、磷石膏建筑材料等为一体的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群。公司的资源储备充足,目前联合控制的磷矿储量为5.3亿吨,当前拥有250万吨/年品位较高的磷矿石产能,控股及参股公司在建或规划有750万吨/年新增磷矿产能。公司生产技术领先,使用半水法***法磷酸工艺,生产成本低、技术壁垒高。未来公司将由传统化工产品向材料等新产品转型,主要新产品包括净化磷酸、无水氟化氢、磷酸铁等。2021年9月10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于福泉市双龙工业园区投资4.97亿元建设1)21万吨/年二水磷酸铁、2)10万吨/年无水磷酸铁。首套10万吨/年无水磷酸铁生产装置预计于2022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余下磷酸铁产能则将于2022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公司磷酸铁产能释放快,先发优势有利于公司提前抢占市场份额,提前与下游客户进行深度绑定。9月16日,公司公告与福泉市人民***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拟在福泉市投资建设“矿化一体”新能源材料循环产业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元,一期规划产品端包括10万吨/年食品级净化磷酸、40万吨/年电池用磷酸铁生产线、2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龙昌工厂)、2万吨/年电池级六氟磷酸锂。二期规划产品端包括10万吨/年食品级净化磷酸、40万吨/年电池用磷酸铁生产线、1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锂、2万吨/年电池级六氟磷酸锂。一期和二期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分别新增年产值85亿元和120亿元。

4、川发龙蟒(002312.SZ):公司具有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40万吨,2020年产量约36.5万吨,毛利率35%左右。公司过去的工铵销售对象主要为化肥企业生产高端水溶肥,从2020年起逐步开拓新能源下游客户,预期未来将实现客户结构和量的将持续突破。公司的肥料级磷酸一铵产能为60万吨;饲料级磷酸氢钙作为饲料品必备添加剂,业务稳定,产能55万吨;复合肥产能约90万吨,为配套生产的产品。公司上游资源储备丰富,自有磷矿产能约115万吨。22年二季度公司定增引入四川发展(全资子公司川发矿业,持股公司21.87%,为第一大股东),未来公司将成为四川在矿业化工领域的重要平台,兼具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以及民营企业的经营灵活性。目前公司正在筹备收购天瑞矿业,其具备磷矿储量约9000万吨,核定产能约250万吨。随着公司逐步形成硫-磷-钛循环产业,同时逐步补齐资源短板并持续向下游开拓,公司未来成长空间可期。11月20日公司公告拟于四川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磷酸铁锂20万吨、磷酸铁20万吨生产线,一期10万吨拟于2023年10月投产,二期拟于2024年12月投产。

5、云天化(600096.SH): 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磷肥、***素、复合肥等化肥产品;精细化工方面主要生产销售聚甲醛、季戊四醇、饲料级磷酸氢钙、黄磷等产品,借助参股公司生产销售无水氟化氢、氟化铝等产品。生产的磷矿主要作为公司磷肥、磷化工产品生产原料,部分磷矿产品对外销售。公司具有磷矿储量13.15亿吨、磷矿产能1450万吨/年、擦洗选矿产能618万吨/年、浮选产能750万吨/年等。公司具备6.16万吨/年(P2O5%计)的磷酸萃取净化能力,主要用于生产磷酸盐。磷酸一铵产能70万吨/年,其中普通磷酸一铵产能50万吨,工业一铵产能20万吨;磷酸二铵产能445万吨/年;复合肥产能881万吨/年;其中基础磷肥总产能约555万吨/年,有饲料级磷酸钙盐产能50万吨/年;合成氨产能208万吨/年;***素产能200万吨/年等。立足公司磷矿资源优势,2022年10月30日公司发布公告,计划投资72.86亿元建设50万吨/年磷酸铁电池新材料前驱体及配套项目。一期项目包含1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并配套有10万吨/年***法磷酸精制及20万吨/年双氧水项目,计划于2022年6月底建成。二期项目包含2套2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及相关配套设施,计划于2023年12月建成。两期磷酸铁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85.37亿元,新增净利润9.38亿元。

(二)行业跟踪-氟化工:本周6F价格下跌

【本周观点及数据更新】

【行业新闻】

【公司公告】

【相关公司】

1、巨化股份(600160.SH):公司为国内制冷剂全产业链布局龙头企业。公司于二代、三代制冷剂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并拥有PVDF、PVDC、PTFE等氟橡塑成熟产能,未来将有R32、PVDC、PTFE等在建产能继续释放。公司与***大基金合资中巨芯公司专注于***电子化学品及电子特气的研发生产,为国内领先的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由于公司的一体化布局,2020-2022年公司在三代制冷剂发力较多,有望占据三代制冷剂配额的较大份额。

2、金石资源(603505.SH):萤石行业龙头,公司萤石规模全国第一,目前萤石保有储量约2700万吨,采矿规模117万吨/年,萤石粉产能约45万吨/年,国内市占率约10%。公司目前矿山分布于浙江、安徽、内蒙等地,贴近下游消费地。中长期看,国内萤石产能集中度低,公司有望继续参与产能整合、扩张规模;受益于制冷剂、含氟精细化工品、氟橡塑的蓬勃发展,萤石总需求向好。短期看,制冷剂需求短期将逐步走出底部,公司在萤石提价周期具备较大业绩弹性。

3、永太科技(002326.SZ):锂盐与氟苯精细化工品龙头,受益客户宁德时代放量。公司是医药类、农药类含氟精细化工品龙头,深耕氟苯精细化工品。公司目前在6F、LiFSI、VC等电解液溶质及添加剂方面具备成熟技术与产能。公司在建液体6F项目将大大降低6F生产成本,成为国内第二家掌握液体6F技术的企业,即使在6F景气下行周期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盈利。

4、东岳集团(0189.HK):制冷剂+氟塑料龙头,受益锂电材料PVDF等产品高景气。制冷剂与氟塑料龙头,公司目前拥有1万吨PVDF产能,其中锂电用PVDF产能约有3000吨。在锂电级PVDF方面,国内企业技术虽落后于海外企业,但国内企业掌握原材料R14***的生产,且产能扩张速度高于海外企业。在下游锂电池需求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内PVDF企业有望先于海外公司占领缺口市场。公司是较早介入锂电级PVDF领域的国内PVDF企业之一,在客户认证方面领先同业,将成为较早实现对锂电企业供货的第一梯队。

5、三美股份(603379.SH):制冷剂及含氟发泡剂龙头。公司在制冷剂行业深耕多年,产品系列较全,并配套中游HF13.1万吨。公司自2020年开始布局锂电新材料:2020年与江苏华盛签署LiFSI项目合作协议,2021年8月宣布投资建设6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持续向新能源氟材料进军。

6、永和股份(605020.SH):公司是制冷剂及氟塑料头部企业,与其他制冷剂龙头相比,公司制冷剂及氟塑料规模虽然不是最大,但是公司拥有萤石矿产8万吨,未来随着萤石行业供应收紧,公司将充分享受萤石布局带来的成本优势。此外,公司在建10.66万吨PVDF、2.8万吨PTFE、7.4万吨R22、1.1万吨R14***、4万吨R32等产能,投产后将提升公司业绩。由于不具备上游氯化物的布局,2022年公司三代制冷剂处于亏***状态,2023年有望实现制冷剂利润修复,目前公司拥有18万吨制冷剂产能。

7、中欣氟材(002915.SZ):含氟精细化工品龙头,深耕氟苯精细化工品。当前公司一方面向上延伸布局萤石矿产(萤石储量90万吨+)降本,一方面横向布局高附加值的PVDF、六氟磷酸钠、BPEF、PEEK等锂电、钠电、光学膜、高端塑料等领域。公司将迎来各业务多点开花的成长态势。

8、联创股份(300343.SZ):成功转型氟化工,迎R14***-PVDF高景气。公司2019年公司收购山东华安新材,进军氟化工领域。山东华安新材在制冷剂行业深耕多年,在第四代制冷剂开发上走在行业前列。公司R14***制冷剂配额为全行业最多,未来将成为海外PVDF厂的R14***主要供应商。

(三)行业跟踪-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长坡厚雪”,为上游材料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本周观点及数据更新】

【核心观点】

可再生能源“长坡厚雪”,为上游材料带来第二增长曲线。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是转换能源结构,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发电比例。IEA预测全球光伏和风能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7%提升至2040年的24%。预计国内到2030年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分别将达到720GW、1386GW,年均增速分别为9.8%、18.5%。可再生能源装机大幅提升给上游材料体系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看好风电2023H1装机高增长,上游材料或量价齐升。根据***能源局数据,2022年1-8月份国内风电新增装机16.14GW,同比+10.3%。而今年年内以来风电项目招标量在80GW以上,全年有望超过100GW。前三季度招标量与装机量的错配主要在于叶片更新迭代导致模具紧缺。当前模具已经陆续交付,叶片厂预计在10-11月迎来排产高峰期。我们看好Q4叶片高排产给上游材料带来的需求增量。我们预计2022年国内风电装机在50GW,而余下的50GW的招标预计将在1年内逐步兑现,我们认为2023年上半年将会出现装机小旺季,聚醚胺、甲四、碳纤维等叶片上游材料或将出现供应紧张局面。

【行业新闻】

【公司公告】

【相关公司】

1、光威复材(300699.SZ):碳纤维龙头,风电与军工双轮驱动成长

下游风电与军工双轮驱动成长。公司是专业从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公司大客户为军工企业,但随着碳纤维在风电上异军突起,公司目前风电碳梁业务占比也举足轻重,形成军品民品双驱动的格局。

海上风电提升风机碳纤维用量,国产替代加速公司成长。海上风电对于风机材料性能及使用寿命要求远高于陆上风电。随着海上风电装机占比的提升,碳纤维在风电领域的渗透率将有显著提升。此外,国内海上风电补贴于2021年结束,未来在补贴时代,材料层面的降本将是主旋律,国产碳纤维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将迅速取代海外产品。公司作为国内高性能碳纤维的领军企业,将最先享受国产替代趋势。

2、联泓新科(003022.SZ):EVA树脂龙头,未来向DMC、可降解塑料延伸

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公司现已建成以甲醇为主要原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烯烃深加工产业链,运行有甲醇制烯烃(DMTO)、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丙烯(PP)、环氧乙烷(EO)、环氧乙烷衍生物(EOD)等多套先进装置,生产运营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EVA光伏胶膜料、EVA电线电缆料,PP薄壁注塑专用料,特种表面活性剂、高性能减水剂等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细分领域前列。公司目前向可降解塑料、电解液溶剂等领域开拓,将贡献新业绩增量。

3、远兴能源(000683.SZ):纯碱龙头,高速扩产提升市场占有率

公司目前拥有180万吨纯碱、110万吨小苏打产能,旗下参股的银根矿业在2021年6月取得内蒙古阿拉善塔木素苏木天然碱矿的采矿权,拟配套建设780万吨纯碱与80万吨小苏打,项目建成后公司纯碱产能将从全国第四跃升至全国第一,成为纯碱行业绝对龙头。此外,公司的制碱工艺为天然碱法,成本低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海优新材(688680.SH):EVA胶膜头部企业,受益下游客户格局集中及光伏装机提升

公司早期为光纤光缆用封装材料,2008年开始进军EVA胶膜领域,目前光伏胶膜业务收入占比达98%。公司目前与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天合光能等头部组件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光伏装机的提升及组件环节格局的进一步集中,公司将充分受益。

5、***巨石(600176.SH):玻纤行业龙头,扩产提升利润空间

公司是玻纤行业龙头,2009年开始向风电纱、热塑纱、电子纱等领域开拓,2020年公司高端玻纤产品营收占比已经达70%。公司持续扩产提升市占率,目前在建产能包括10万吨电子纱、50万吨无碱纱、6万吨细纱,预计在2022年投产。此外,公司分别在埃及、***建设20万吨、9.6万吨产能,是国内唯一一家在海外建厂的企业,降低双反政策影响的同时,提升全球市占率。

6、康达新材(002669.SZ):环氧树脂结构胶龙头,受益风电装机提升

公司是风电结构胶龙头,主营产品包括聚氨酯胶、环氧树脂结构胶、丙烯酸胶、***S胶等,下游涵盖风机、复合包装材料等,2017年收购必控科技后进军军工领域的电磁兼容与电源模块领域。实控人为唐山市国资委。风电叶片的使用寿命通常为20年,并且需要在***劣环境下依然保持正常运行,因此对叶片材料的要求高。公司于2008年实现风电级环氧树脂结构胶的规模化生产,打破海外公司的垄断,目前是国内风电结构胶龙一。

7、阿科力(603722.SH):聚醚胺龙头,首家打破亨斯迈D230技术垄断

公司是聚醚胺龙头,目前拥有2万吨聚醚胺产能,在建2万吨聚醚胺产能。公司是国内最先突破聚醚胺合成技术的企业,目前具备生产多牌号聚醚胺的能力,其代表性的D230产品供应国内外风电企业(间接供应),全球风电装机提升,公司最为受益。

(四)行业跟踪-氢能源: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规划出台

【本周核心观点】

上海或将成立全国性氢交易所,加速推动氢能源产业发展。8月26日,上海印发《关于支持***(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指出要高水平打造临港新片区“国际氢能谷”,高标准建设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立跨界融合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体系,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试验田、技术攻坚先锋队、示范应用探索区、基础设施样板间、公共平台聚集地。根据《若干措施》,上海还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项目在临港新片区布局,支持临港新片区开展氢能替代工艺装备研发制造、制氢装备制造、IV型储氢瓶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加快培育一批氢能“独角兽”“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氢能产业多项技术当前处于进口替代关键时期,将临港打造为“国际氢能谷”或可加速资金涌入氢能产业,加速氢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多项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催化氢能产业链,氢能产业链有望加速扩规模、降成本。2021年11月7日,***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指出,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全国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有序推广清洁能源汽车。我国目前已有29个省市区出台了涉及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超过48座城市发布了氢能政策,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据《***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显示,预计2020至2025年间,***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氢能源汽车数量达到5-10万辆;到2030年,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5万亿元,争取实现百万辆氢能源汽车。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规划出台,***定调氢能产业发展大趋势。3月23日,发改委公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规划》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建成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辆保有量约5万辆,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行业新闻】

【相关公司】

1、滨化股份(601678.SH):氯碱行业龙头,副产氢+电解制氢在山东省内市占率极高

氯碱工业龙头,转型C3C4迎来高成长。公司是氯碱工业龙头,目前有28万吨环氧丙烷、61万吨烧碱等产品。环氧丙烷价格自2020H2开始持续高位运行,系海外疫情导致国内聚醚厂出口大幅增长带动国内环氧丙烷需求。烧碱价格自2018年初开始震荡下行,2021H2下游电解铝等开工率上行,带动烧碱需求增长。我们预计未来2年烧碱行业将迎来中级别的上行,接棒环氧丙烷成为业绩增长点。在建的C3C4综合利用项目将于2023年投产。

全方位布局氢能,打开中长期想象空间。公司2017年7月与***五洲、清华工研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滨州建设产业园暨高端化工产业园,由此展开氢能布局。目前公司主要在氢气制取方面进行多路线布局:1)灰氢产能:目前氯碱装置副产1.6万吨氢气,2022年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一期PDH装置将再新增2.2万吨副产氢气。2)绿氢产能:电解水中试项目于2020.12一次性开车成功,目前规划风光储氢项目。公司于2018年已经实现车用氢气销售,主要销往山东省内燃料电池公交车。

2、卫星化学(002648.SZ):轻烃裂解行业龙头,副产氢气将受益行业需求崛起

公司是轻烃裂解行业龙头,PDH及乙烷裂解装置均可副产氢气。目前公司乙烷裂解及PDH装置可副产氢气3.6万吨,预计2022年中连云港二期投产后副产氢气的产能将达14万吨。

3、宝丰能源(600989.SH):煤化工行业龙头,布局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

公司是煤化工行业龙头,于2019年布局光伏储氢项目,规划建设30台电解水制氢设备,对应氢气产能为2.4亿标方。目前10台已经于2021年4月投入使用,剩余20台将在2022年初释放绿氢产能。公司绿氢项目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将发挥煤化工龙头降本优势推动绿氢行业快速发展。

(五)行业跟踪-合成生物:双碳目标下的重点产业

【本周观点及数据更新】

合成生物学是一门面向未来的、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市场空间及应用领域广阔。据CBInsights预测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6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8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9.1%。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将合成生物学列入未来十二大颠覆性技术之一的“下一代基因组学”之中,并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相关生物制造的直接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可持续发展需求促使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聚焦生物制造产业。在欧美等发达******的引导下,全球资本市场越来越青睐生物制造领域,风险投资、融资、并购重组等交易金额屡创新高,包括微软、***软银等在内的国际知名企业近年来都有持续投资境外初创型生物制造企业的案例。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1)基因测序、合成、编辑等底盘技术已实现突破,并展现出良好的成本控制潜力,行业发展奇点已经来临,未来合成生物学有望实现快速的技术迭代和发展;2)合成生物学在生产一些特殊及复杂产品如天然化合物、手型化合物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在一些低碳小分子化工品上也开始逐渐展现竞争力,未来有望颠覆现有的石化生产路线;3)碳中和目标下使用可再生原料替代不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趋势,合成生物学是未来实现生物质能源高效利用的理想手段。生物制造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具有极大的减排潜力。《“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生物制造是***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十二五”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到2020年产业规模已达到8-10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根据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统计,和石化路线相比,目前生物制造产品平均节能减排30%-50%,未来潜力将达到50%-70%,这对化石原料替代、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工艺路线替代以及传统产业升级,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生物基产品可助力国内相关产业摆脱进口依赖,实现弯道超车。目前,利用“细胞工厂”生产关键化合物的合成生物学应用模式在我国更受关注,因为对比全球范围内合成生物学技术及相关公司的发展,我国在制造业上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配套的工业体系,在下游的发酵、分离提取等工业生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菌株改造和筛选,使其生产一些天然化合物或是传统化工生产过程中壁垒较高的化合物,因此其有望使我国摆脱部分高壁垒化工品的进口依赖,实现弯道超车。

【行业新闻】

【公司公告】

【融资及专利跟踪】

2015年起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融资速度明显加快,据SynbioBeta统计,2020年全球合成生物学企业融资高达78亿美元。其中,融资额最高的15家企业中除Zymergen是利用合成生物学生产化学品的,其余企业均是聚焦于底层生物技术的公司及专注于终端医药及食品领域的公司。可见在一级市场上,投资者更关注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附加值相对更高的子行业。进入2021年度,行业融资规模再次大幅度提升,第三季度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创下了61亿美元融资的历史新高——比之前的记录高出33%。从2021年年初至三季度,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获得的资金总额已达到150亿美元。

1、凯赛生物(688065.SH):合成生物学领军者,生物基聚酰胺实现工业化

公司目前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利用生物制造技术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酰胺等生物新材料的产业化。其中,长链二元酸产品以产能计,公司国内市占率近70%;生物基戊二胺产品可突破国际巨头对己二腈化学生产工艺的垄断;生物基聚酰胺5X产品具有与传统通用型聚酰胺66接近甚至更优的性能,同时在大规模生产后具备成本优势。

公司目前正处在产能快速扩张期。2021年年中公司乌苏工厂10万吨聚酰胺、5万吨戊二胺投产,并于三季度开始贡献收入。同时,规划产能中的4万吨癸二酸及2万吨长链生物基尼龙预计将于2022年下半年投产。此外,公司还有规划中的50万吨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产能。随着公司产能的逐步释放,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未来成长性可观。

公司未来有望实现秸秆高值化利用。公司未来有望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对秸秆预处理,实现提高密度、分布处理的目的,将原本“收、储、运”三个关键流程简化,简化传统的针对抑制剂和杂糖问题进行多步分离纯化的过程,实现秸秆的高值化、低成本综合利用。

2、华恒生物(688639.SH):生物法丙氨酸龙头领跑全球,多项目布局建设中

公司主要产品为生物法氨基酸,下游应用广阔。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丙氨酸系列产品(L-丙氨酸产能2.3万吨、DL-丙氨酸产能2500吨、β-丙氨酸产能2000吨)、D-泛酸钙和α-熊果苷等,可广泛应用于日化、医药及保健品、食品添加剂、饲料等众多领域,核心产品L-丙氨酸的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公司以可再生葡萄糖为原料,实现发酵过程的二氧化碳零放排,与传统工艺相比,发酵法工艺每生产1吨L-丙氨酸可减少0.5吨二氧化碳排放。

多个新项目在建,持续拓展产业链。据公司公告,IPO募投项目在巴彦淖尔新建L-丙氨酸、L-缬氨酸的交替式共用生产线,正在将厌氧发酵的成功生产经验应用推广。2021年6月,公司公告拟投资不超过2.5亿元建设“巴彦淖尔华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6万吨三支链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项目”,进一步扩展业务范围并完善产业链,打造巴彦淖尔华恒生物大发酵基地。2021年8月,公司公告拟投资不超过2亿元建设“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7000吨β-丙氨酸衍生物项目”,将持续扩大产能、提高市场占有率。

3、华熙生物(688363.SH):全球领先的透明质酸生物发酵法生产企业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以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透明质酸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透明质酸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润滑性、黏弹性、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等理化性能和生物活性,在医药、化妆品及功能性食品中应用十分广泛。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产业化的突破,改变了我国以动物组织提取法生产透明质酸且主要依靠进口的落后局面。通过菌种诱变和高通量筛选、发酵代谢流调控、多尺度过程优化、动态补料控制等技术,极大提升了透明质酸的生产规模和质量,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透明质酸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梅花生物(600873.SH):全球领先的氨基酸营养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利用生物发酵技术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多种氨基酸产品的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公司已形成以动物营养氨基酸、鲜味剂产品及人类医用氨基酸、胶体多糖等多个优势产品为核心的业务结构,拥有氨基酸生产领域最全的产品谱系,产品种类齐全、布局多元化,为全球100多个***和地区多家知名客户提供各类氨基酸产品及使用解决方案。公司拥有生物发酵行业中最完整的、最长的产业链和配套设施,通过全系列的研、产、供、销服务,灵活满足全球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快速创新的追求,专注于打造生物发酵和生物制药的高端产业平台。

5、圣泉集团(605589.SH):国内合成树脂龙头,生物质化工前景巨大

公司是以合成树脂及复合材料、生物质化工材料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酚醛树脂、呋喃树脂产销量规模位居国内第一、世界前列。在专注合成树脂业务的同时,公司将农作物废弃物玉米芯、秸秆中的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三大成分提纯并高效利用,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质精炼技术,形成了生物质化工产业与合成树脂产业一体化产业链条,实现了对植物秸秆的循环利用。公司目前已实现秸秆的100%利用,并于2020年在大庆建设100万吨生物质精炼一体化项目,抢占生物质化工领域市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公司于2022年底拟采用自主研发的生物质精炼技术,投资24.8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打造生物质精炼一体化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6、新日恒力(600165.SH):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月桂二酸

公司是全球唯一采用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月桂二酸的企业。月桂二酸是一种合成长碳链聚酰胺(高级尼龙)、热熔胶、高级润滑油以及人工香料等多种产品的基础化工原料,化学合成法生产技术复杂、对环境要求苛刻、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而生物合成法则具有条件温和、常温常压、环境污染小、成本低等特点,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公司月桂二酸项目已成功投产。2019年3月公司年产5万吨月桂二酸项目全面启动,2021年10月初该项目正式投产,当前已开启二分之一的产能,公司将在保质的情况下逐步释放产能以达到规模化生产。

7、嘉必优(688089.SH):生物发酵营业素先行者

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营业务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ARA、藻油DHA及SA、天然β-胡萝卜素等多个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膳食营养补充剂和健康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领域。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以微生物合成法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脂溶性营养素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建立了系统完整的技术平台,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公司集成了工业菌种定向优化技术、发酵精细调控技术、高效分离纯化制备技术,通过可持续的微生物合成制造方式,为全球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营养素产品与创新的解决方案。

8、蓝晶微生物:全球PHA研发及生产领先企业

公司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新型生物基分子和材料,核心产品为在所有自然环境中均可自发完全降解的生物塑料PHA。2022年1月1日,公司首个产品管线——年产2.5万吨PHA的工厂在江苏省盐城市正式开工建设。除PHA外,公司正在围绕再生医学材料、美妆新功能成分、新型食品添加剂、工程益生菌等应用方向快速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并在商业模式上探索新的路径。公司于2020年3月完成千万人民币级的A+轮融资,2021年2月完成2亿人民币的B1轮融资,2021年8月完成4.3亿人民币B2轮融资,2022年1月完成B3轮融资,至此公司B系列融资总额已达15亿人民币。

9、弈柯莱: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创新者

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技术方法的研发,并致力于将其应用于规模化生产。当前公司成功将合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已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生物资源工程库平台,在生物合成、高性能细胞工厂设计创制以及产品规模化生产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在酶、代谢途径和网路及生物底盘的设计与改造方面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公司将全力打造专业的一站式酶催化技术和定制加工服务平台,并致力成为国内外领先的生物催化产品的供应商。公司于2018年6月完成天使轮融资1亿元,2019年4月完成2亿元A轮融资,2021年4月完成3亿元C轮融资,当前累计融资近7亿元。

10、恩和生物:国内领先的平台型合成生物学企业

公司主营业务为利用合成生物学、蛋白质工程、高通量筛选及机器学习技术来发现和改造合成目标产物的代谢途径和关键酶,并利用代谢工程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来获得生产的微生物菌株。2021年7月,公司宣布完成超1亿美元的B轮融资,融资总额超1.45亿美元。

(六)行业跟踪-再生行业:政策推动行业发展,2023年全球需求加码

【本周观点及数据更新】

【核心观点】

双碳目标下,再生资源兼具碳减排和污染物减排效益。在全球碳减排的趋势下,***提出双碳目标,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净零排放。但从***发展规划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阶段,仍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产生的高碳排放量也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阻力。由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可减少约25%的碳排放,同时兼具污染物减排的协同效益,因此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政策推动下,全球废塑料回收再生快速发展,前景广阔。欧盟2021年7月正式实行“最严限塑令”《反一次性塑料使用》规定,禁用已有其他材质代替品的塑料产品,包括:刀叉、餐盘、吸管、棉签、聚苯乙烯材质容器和水杯、气球和气球棒、塑料袋等。新规正式开始实行后,各成员国须采取必要措施来禁用相关一次性塑料产品,并减少目前市面上还未有代替品、但应逐步淘汰的塑料产品的消费。我国发改委与生态环境部2021年9月联合发布《“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计划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将更加显著,白色污染将得到有效遏制。届时预计国内废塑料回收再生量将达到2500万吨,较2020年1600万吨增长56%。

欧盟政策驱动生物柴油市场发展,废油脂UCO潜力巨大。2022年9月,欧洲议会议员投票通过《可再生能源指令(REDII)》修订,要求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总能源消费量中的占比从32%上升到45%。在交通运输部门,通过使用更高比例的先进生物燃料和非生物来源可再生燃料(如氢)配额,部署可再生能源应可减少16%的温室气体排放。此外,REDII指令将棕榈油和豆油制成的生物柴油被归类为导致森林砍伐和排放比使用化石燃料更多的温室气体的高风险产品,棕榈油生物燃料不计入其可再生能源和气候目标。目前,法国和奥地利已限制棕榈油作为基础生物燃料,比利时和德国也将分别在2022年和2023年陆续实施限制,届时将产生届时将产生250万吨+的缺口。国内生产的废油脂生物柴油由于生产过程不产生额外碳排放,具有双倍减排计数优惠,在欧洲地区广受欢迎。由于***独特的饮食结构,每年废油脂产生量可达1000万吨。但截至2021年,***生物柴油行业产能仅190万吨,利用率约20%,未来原料可利用空间巨大。

【行业新闻】

【公司公告】

1、英科再生(688087.SH):塑料循环再生利用领域龙头企业

公司成立于2002年,产品种类丰富,覆盖再生塑料回收、再生、利用全产业链。公司立足于再生PS塑料产品,纵向深耕十余年;并横向开拓再生PET/PP/PE领域。公司目前PS塑料回收利用产能约10万吨,另有5万吨在建PET产能。在公司海外布局项目中,马来西亚英科5万吨/年PET回收再生项目相关产品已展开送样、第三方检测与认证工作;2022年6月,英科越南基地开工仪式正式开启,系公司第二个海外智造基地。

2、卓越新能(688196.SH):国内规模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供应商,产品远销全球

公司2001年成立,拥有20年废油脂生物柴油生产经验,连续位列国内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产量和出口量第一。公司主打“两条腿”发展思路,一方面从事利用废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另一方面延伸至生物质增塑剂、工业甘油、水性醇酸树脂等生物材料深加工领域。截至2022年,公司生物柴油产能40万吨、生物质增塑剂4万吨、工业甘油2万吨、水性醇酸树脂3万吨。美山基地作为公司产能拓展的重要基地,追加投资的10万吨项目也已开工建设,有望2023年建成。此外公司拓展二代烃基生物柴油项目,产品较一代酯基生物柴油性能优良,可适用于航空煤油领域。

3、嘉澳环保(603822.SH):环保型增塑剂领军企业,生物柴油布局建设

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最早研发、生产环保型增塑剂的领军企业。公司生物柴油产品中含硫量可达5ppm,同时符合欧美以及国六标准,业内领先。此外,公司与壳牌达成了5万吨/年,总额10.89亿元的生物柴油产品长约,包括产品销售及市场信息技术合作。公司未来将重点发展生物柴油业务,积极扩产并布局生物航煤。截止目前子公司东江能源拥有生物柴油及原料工业混合油产能15万吨,嘉澳绿色新能源20万吨生物柴油产能已于2022年6月已投产。生物航煤方面,公司更规划两期共百万吨产能,一期50万吨产线有望在2023年开工建设。

4、山高环能(000803.SZ):餐厨资源化业务稳扎稳打,废油脂供应领域潜力巨大

公司是国内成长迅速的再生油脂供应商。截至2022上半年,公司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投运规模位居国内前茅,投资运营产能4030吨/日,拟收购项目产能300吨/日。公司餐厨收入中30%来自油脂收入,提油率对废油脂业务影响重大,当前提油率已超过4%。公司与大同驰耐、甘肃驰奈签署协议,独家供应油脂资源,每年可获得油脂、地沟油供应不少于1.2万吨。此外,公司布局下游生物柴油领域,规划10万吨/年酯基生物柴油和40万吨/烃基生物柴油项目;一期10万吨酯基+20万吨烃基产能计划于2023年底之前投产。

(七)行业跟踪-碳纤维:行业高景气延续,国产布局迎来良机

【本周观点及数据更新】

碳梁专利到期催化,风电应用有望加速。2022年7月19日,全球风电整机巨头维斯塔斯有关碳纤维拉挤工艺风力涡轮叶片的专利保护已到期,此项专利保护期为20年。拉挤工艺虽已是较为成熟的应用技术,但此前由于专利限制,国内厂商难以应用拉挤碳梁工艺进行风电叶片的生产和销售。而随着此项专利限制的解除,国内风电叶片应用有望加速。近期大丝束碳纤维价格已有回落迹象,后续风电行业应用有望进一步打开上行空间。

【核心观点】

中期应用视角下,风电仍将是碳纤维最大需求驱动来源。风电叶片是目前碳纤维最主要的应用场景,2021年全球风电碳纤维需求量3.3万吨,全球/我国需求占比分别约30%/40%。在风机大型化的趋势下,叶片长度不断增加,碳纤维渗透率亦保持快速提升态势。据DOE,目前70米长的叶片,碳纤维渗透率已达55%,而10MW/100米以上叶片的碳纤维渗透率已达100%。目前国内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企业均已布局大叶片碳纤维应用,随着未来装机容量与叶片长度的持续提升,碳纤维风电叶片应用有望迎来产业化拐点。21年我国风电碳纤维用量2.3万吨,预计25年可达5.5万吨。

长期发展视角下,国产化+降成本将驱动产业应用持续扩容。1)作为真正的高壁垒、高性能稀缺材料,我国碳纤维产业化开始于2010年前后,过往十年间经历了从工艺改进到成本控制再到应用拓展与行业洗牌的阶段,21年国产化率已提升至47%,较去年提升9PCT。未来全球主要碳纤维产能扩增将由国内厂商贡献,预计十四五末国产化率将进一步增至60%以上,国内企业将迎来进口替代的关键窗口期。2)另一方面,随着规模效应带来的生产成本下行以及国产设备应用的完善,国产碳纤维成本下行趋势有望进一步明晰,并将带动下游产业应用持续扩容。根据我们测算,国内风电、光伏、储氢碳纤维需求量21-25年CAGR分别可达25%、42%、50%,而大飞机、汽车及日用体育等产业领域同样蕴含着广阔的市场空间。21年国内碳纤维需求量约6.2万吨,预计25年将达15万吨,CAGR达24%以上。

【行业新闻】

【相关公司】

1、吉林碳谷(836077.BJ):国内碳纤维原丝龙头,乘大丝束时代东风。公司拥有领先的原丝生产技术,掌握并采用了成本更低、产量更大、质量更稳定的DMAC两步法生产工艺,且不断改善***法纺丝技术,使得基础纺速和一级桶率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公司原丝产能位居全国之首,达到4万吨,24K及以上大丝束原丝产品占据了产品结构的73%。根据吉林化纤集团布局,在“十四五”期间其碳纤维原丝产能将由6万吨扩张至21万吨,公司原丝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

2、吉林化纤(000420.SZ):内部协同加快转型,进军碳纤维复材大有可为。公司为全球最大的粘胶长丝厂商,年产能8万吨,相当于全球产能的1/3。公司深耕大小丝束,产品先发及产能优势明显:大丝束方面,目前公司拥有吉林宝旌49%股权,具备年产8000吨大丝束碳纤维原丝能力,并计划在2025年前产能达到1.2万吨/年,未来公司将重点突破大丝束领域的研发,实现35K、50K及75K产品的稳定生产。小丝束方面,全资子公司吉林凯美克聚焦1K、3K小丝束原丝生产,主要以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特殊应用领域为主,目前第一条产线已投产试车,后续年产能将达600吨。公司基地位于国内主要碳纤维产业聚集区,区内聚集了一大批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碳纤维制品上下游企业,区位禀赋显著。与国兴材料达成的部分企业股份转让将助力公司进一步构建碳纤维一体化产业链,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公司核心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

3、精功科技(002006.SZ):碳化线整线设备核心供应商,国产替代需求加速释放。目前公司涉足氧化炉、碳化炉及石墨化炉等设备,主要产品为碳纤维成套生产线和碳纤维微波石墨化生产线,其中碳纤维成套生产线以12K、24K、48K及以上原丝为原料,具备年生产1千吨以上碳纤维生产能力,技术已趋于国际先进水平。当前碳纤维行业高景气,随着碳纤维战略物资地位的日渐稳固,叠加其在军用、民用等应用领域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我们预计国产设备厂商有望迎来政策与下游应用的多项利好。国内碳纤维企业加速扩产预计将带来旺盛的国产设备需求,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碳纤维整线设备提供商有望充分受益。公司近年来在新产品研发、工艺技术升级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建设中的1米宽幅1K/3K/6K小丝束碳纤维生产线项目未来将面向高端产品,部分设备如大丝束预氧炉已可接受客户定制,公司产品竞争力有望持续增强。

4、中复神鹰(688295.SH):碳纤维民品龙头,产品升级扩产前景可期。公司作为我国碳纤维民品龙头,产品体系完备,系统掌握了T700级、T800级碳纤维千吨规模生产技术以及T1000级的中试技术,实现了高强、高强中模、高强高模型等各种性能级别产品的全覆盖,能够满足下游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目前公司碳纤维投产产能已达1.35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的研发和销售力度,持续推进航空级碳纤维预浸料研发生产。

5、光威复材(300699.SZ):国产碳纤维行业龙头,军民双轮驱动打开广阔空间。公司是国内最早实施碳纤维国产替代的民营企业,也是目前国内碳纤维生产品种最齐全、生产技术最先进、产业链最完备的龙头企业。公司建立了从碳纤维到复合材料制品的完整产业链,产品覆盖原丝、织物、预浸料、碳纤维复材及制品等全产业链内各个阶段产物,成本优势日趋明显,并进一步向复合材料业务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进发。公司军品业务层面先发优势显著。公司为最早一批军用国产碳纤维供货商,其中用于军机的小丝束T300产品已向军方稳定供货逾十年;T700级产品已得到下一代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认证,具备小批量试产能力;T800级产品率先完成了新型通用直升机工程化应用认证,具备批量化生产能力。公司民品业务空间广阔。风电碳梁业务是公司民品板块的核心产品,公司当前拥有60条碳梁产线,对应1020万米产能。

6、中简科技(300777.SZ):专注军工领域的国产军用碳纤维核心供应商。公司聚焦于中高端碳纤维业务,不断升级换代的产品也一直延续了高性能的定位。公司生产的ZT7系列产品通过多次验证评审,已全面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公司产品通过验证早,先入优势明显,与航空航天领域的客户具有较强的粘性,现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主要供应商,行业内竞争相对和缓。

【核心观点】

2022商用车销量低迷,蜂窝陶瓷产业链需求短期受到抑制,国六效应或延至23年放量。由于疫情下卡车运输在部分地区受限,2022年以来商用车销量月同比持续为负。而国六车型尾气处理成本比国五车型贵约2-3万元,更加抑制国六车型销售。此外,部分地区对推迟柴油车国六时间节点,进一步遏制国六车需求。但国六标准在全国的实行是必然趋势,蜂窝陶瓷递延需求将在2023年放量,我们看好长期蜂窝陶瓷产业链可观的增量空间及未来1年左右的预期反转趋势。

【公司公告】

【相关公司】

1、万润股份(002643.SZ):三大业务齐头并进,打造新材料领先企业

三大赛道前景良好,公司成长空间充足。公司凭借多年发展经验积累及与实控人企业的协同发展效应,目前形成了以信息材料、环保材料、大健康业务三大业务为主的发展体系,逐渐发展为国内新材料领先企业。短期内全球OLED投资进程加速,预计将带动公司OLED上游材料出货量快速提升;中长期背景下公司现已有OLED成品材料在下游厂商进行放量验证,如验证通过实现批量供应则有望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研发投入水平较高,公司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锂电材料、PI材料、OLED等领域布局了上百项专利,若后期转化为商业生产后长期成长空间较大。

2、国瓷材料(300285.SZ):公司处国内蜂窝陶瓷第一梯队,已获主流客户认证

陶瓷粉体材料行业引领者,优秀研发能力奠定平台基石。公司以MLCC配方粉产品起家,是全球第二家掌握水热法量产高纯钛酸钡的企业。近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大于6%、研发人员占比大于20%,逐步掌握氧化锆、氧化铝、稀土等材料粉体技术并外延整合优质粉体企业,证明自身强劲的技术迁移和资源复用能力,打造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医疗材料等四大业务板块。我们认为公司为国内领先的无机新材料平台,具备极强的研发实力,关键产品MLCC配方粉、蜂窝陶瓷、纳米级复合氧化锆等已达业内较高水平并获得下游重点客户认可。公司未来增长主要围绕消费电子、5G、新能源、口腔材料等具备较大发展潜力的领域,赛道空间广大,伴随下游需求的逐步释放,公司业绩将迈入新的台阶。

3、龙蟠科技(603906.SH):国六时代到来,车用***素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公司是润滑油与车用***素龙头,多年来深耕商用车市场,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点渠道。2021年收购贝特瑞子公司贝特瑞(天津)与江苏贝特瑞100%股权,并在四川、江苏设立子公司投建磷酸铁锂产线,由此进入磷酸铁锂正极领域。根据高工锂电数据,贝特瑞2020年磷酸铁锂出货排名全行业第二,下游客户覆盖主流电池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公司通过收购龙头企业的形式介入磷酸铁锂行业,相比钛白粉、磷化工转型做磷酸铁锂的企业而言更具客户优势,同时产品开发期大大降低,或将更快受益本轮磷酸铁锂景气周期。

4、奥福环保(688021.SH):蜂窝陶瓷龙头,受益国六标准执行

公司深耕蜂窝陶瓷多年,主营产品包括蜂窝陶瓷载体、VOCs废气处理设备以及节能蓄热体,其研发出的大尺寸蜂窝陶瓷载体打破多年来国外巨头康宁和***NGK的垄断,孔密度、壁厚、热膨胀系数等相关性能指标已经接近康宁的NGK标准,实现进口替代。并且经过多年的攻关,公司逐步打入***重汽、潍柴动力、玉柴动力、康明斯、戴姆勒等全球头部车企的供应链。公司蜂窝陶瓷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随着国内柴油车“国六”标准的逐步落地,有望超越行业增速。

5、艾可蓝(300816.SZ):尾气处理龙头,掌握催化剂核心技术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CR)、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汽油机三元催化剂(TWC)等产品,拥有尾气后处理催化剂配方及涂覆技术、电控技术、匹配及标定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四大核心技术。公司在掌握催化剂等核心技术的同时,也拥有较强的供应系统集成的能力。

【本周观点及数据更新】

【核心观点】

可降解塑料的推行是长期确定性的趋势,短期禁塑令执行力度低于预期。自2021年1月1日新版禁塑令颁布以来,可降解塑料持续受到制造业和资本市场关注,但由于商业化程度较高的PLA和PBAT目前仍比传统塑料PP、PE贵,因此终端切换可降解塑料动力不足,叠加原料涨价较多,导致2021年多数可降解塑料厂在盈亏线挣扎。但短期市场低迷并不能改变长期禁塑大趋势,叠加当前许多大化工企业进军可降解塑料领域,未来两年将是PBAT投产大年,PLA也有望在国内企业突破丙交酯技术后迎来规模化扩产,可降解塑料将开启千亿级市场。

【行业新闻】

【相关公司】

1、金丹科技(300829.SZ):国内乳酸龙头,向下延伸可降解塑料打开成长空间

乳酸行业龙头,布局可降解塑料开启业绩上行通道。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乳酸及其衍生品生产企业,主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规模生产各种级别的乳酸、乳酸盐及乳酸酯类等,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和地区。公司目前具备L-乳酸产能10.5万吨/年、乳酸盐产能2.3万吨/年,同时年产5万吨高光纯L-乳酸和1万吨聚乳酸的高端生产线正在建设中。2021年3月24日,公司发布公告拟投资3亿元建设年产6万吨生物降解聚酯及其制品项目,实现年产PBAT6万吨。同时公司计划将PBAT产品与PLA、淀粉等材料共混,进一步生产生物降解改性材料和生物降解制品。自2021年最强限塑令落地以来,我国可降解塑料制品需求快速拉升,其中最为主流的可降解塑料便是由PBAT与PLA或淀粉共混改性而制成的生物降解塑料。公司本次投资是基于公司现有PLA及其原材料丙交酯产能技术的前瞻性布局。

聚乳酸中间体丙交酯技术壁垒高,公司具备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聚乳酸生产的主要技术壁垒在于中间体丙交酯的合成。公司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的金丹生物新材料子公司引进“生物质有机胍催化法合成光学纯L-/D-丙交酯的工艺方法”和“一种粗品环酯纯化制备高纯度环酯的工艺”两项专利,实现丙交酯的合成技术突破。公司打通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产业链,打破国外产业垄断,利用自有乳酸的原材料优势,未来聚乳酸产品盈利能力可观。

2、金发科技(600143.SH):改性塑料龙头,可降解塑料领军企业

公司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改性塑料龙头,逐步实现从改性塑料到化工新材料的升级和功能材料向结构材料的拓展,产品结构不断向产业高端和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公司的产品以自主创新开发为主,覆盖了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和环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等五大类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公司目前建立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从开发到工业化生产的完整流程,掌握PBAT、PLA、PBS等多条路线及多种差异化系列产品,随着3万吨PLA及18万吨PBAT新增产能投放,公司龙头地位及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巩固。

3、中粮科技(000930.SZ):掌握丙交酯核心技术,进军可降解塑料领域有望快速放量

公司是最早布局PLA的三家企业之一,由于此前未打通丙交酯技术,外购丙交酯导致利润不高。目前公司正在全力攻关丙交酯合成技术,目前规划3万吨丙交酯产能。目前子公司吉林中粮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具备3万吨/年聚乳酸原料和制品的生产加工能力。

(十)行业跟踪-纯化过滤:传统领域稳步增长,新兴领域快速突破

【核心观点】

随着下游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纯化过滤行业迎来需求端旺盛增长。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纯化过滤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在传统领域(占比65%),下游热电行业每年4%的平稳增长促使工业水处理树脂需求量稳步攀升。在新兴领域(占比35%),高锂价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提升推动了盐湖提锂开发的高增长,为提锂树脂/膜创造超过10%的年增长率。而在超纯水板块,5G、物联网等底层技术的发展也为芯片行业增长奠定基础,预计全球芯片年增长率将达到7.5%;参考VerifiedMarketResearch对超纯水市场的预估,2020-2027年市场规模CAGR6.9%,2027年超纯水市场规模可达114.1亿美元。因此,我们对纯化过滤行业未来发展的判断基于传统领域的稳定增长和新兴增量领域的快速崛起,尤其是盐湖提锂和半导体板块,将为上游纯化过滤行业贡献最重要的需求增量。

【行业新闻】

【公司公告】

【相关公司】

1、蓝晓科技(300487.SZ):研发实力雄厚的国内高端吸附分离材料领导者

公司成立于2001年,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内吸附分离材料行业本土高端市场领军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系统应用装置,可用于***法冶金、生物医药、食品与植物提取、节能环保、化工与工业催化、超纯水和水处理领域,是行业内产线品类最全的公司之一。公司优势一方面在于全方位和多元化,不断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创造增量市场,避免与竞争对手同质化。另一方面提供材料+装置+技术的一体化服务模式,与客户共同进行新领域分离纯化环节的研发定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在盐湖提锂业务领域,蓝晓科技创新性提出“吸附+膜”法工艺,结合首创的阀阵式连续离交系统,全面占据国内盐湖提锂市场,亦为全球唯一提供多套商业化盐湖提锂解决方案并成功运行的技术提供商,向国外市场拓展。与行业国际巨头相比,公司具有本地化服务优势,与国内客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占据高端领域市场,与主营传统领域的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2、新化股份(603867.SH):持续精进技术、拓宽业务的萃取法提锂新秀

公司前身为浙江新安江化肥厂,主业产品为脂肪胺系列、有机溶剂系列和合成香料系列,近年来在新业务萃取法提锂领域崭露头角。公司萃取法提锂技术适用于盐湖提锂、锂矿提锂、回收锂三大领域;具有回收率高、初期设备投资少、生产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地区碱性盐湖。在沉锂母液回收领域,公司萃取法克服了其他提锂技术缺陷,可实现锂的高效回收,提升整体回收率与装置产能,增加额外收益。对于传统萃取法常存在的污染问题,公司研发出符合***一级排放标准的萃取剂。目前公司产品已成熟应用于藏格锂业1500吨沉锂母液回收产线中,运行效果良好;也积极拓展与蓝科锂业的6000吨沉锂母液回收工段项目合作。此外,公司也在锂电回收领域积极拓展业务,与传统方法90%的回收率相比,新化萃取法回收率可达到97-98%。

3、久吾高科(002785.SZ):头部陶瓷膜企业,颇具潜力的钛系吸附剂开发者

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最早从事陶瓷膜等膜材料和膜分离技术研发和应用的企业之一,具备陶瓷膜材料研发和生产、有机膜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各类膜组件和成套设备研发和生产、膜工艺开发以及膜分离系统集成能力。公司2013年即开展盐湖提锂领域的相关研究,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DLE吸附剂材料生产应用技术和膜集成提锂工艺技术的盐湖提锂技术服务商;核心工艺包括零水耗盐湖提锂解决方案和高性能吸附剂的研发。针对铝系吸附剂的应用短板,公司还开发出适用于沉锂母液、碳酸型盐湖卤水、电极材料碱性废水等碱性体系的钛系吸附剂JW-LTOS;对于锂含量1000mg/L的沉锂母液,JW-LTOS吸附容量在10mg/g以上;且单次溶***率仅十万分之一以下。近年来公司陆续实施了五矿盐湖1万吨/年碳酸锂项目、玻利维亚碳酸锂膜分离设备项目、金海锂业1000吨/年氯化锂项目,并与***矿业、紫金矿业、藏格锂业、***中鑫等盐湖业主合作开展小试、中试研究。

4、争光股份(301092.SZ):国内成熟的老牌吸附分离龙头企业,积极拓宽业务领域

公司前身曙光化工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较早一批从事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研发生产的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收入来自于工业水处理、食品及饮用水领域,是全球重要的吸附分离材料企业。此外,公司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通过多家国际协会产品认证,产品出口海外,出口金额位列全国3-4名,且逐年递增,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当前公司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产能为1.975万吨,生产接近满负荷;因此积极扩张产能,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年产2300吨大孔吸附树脂改造项目和年处理15000吨食品级树脂生产线项目。近年来公司致力于产品在新领域的推广与应用,尝试将产品体系从传统普通工业水领域逐步拓展到等市场空间更大、综合技术能力要求更高的应用领域,包括中高端工业水处理、食品及饮用水、核工业、电子、生物医药、环保及***法冶金等,丰富优化公司产品线,稳步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

5、唯赛勃(688718.SH):国内高性能分离膜领域龙头,产品技术业界领先

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分离膜及专业配套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包括反渗透膜、纳滤膜和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是业内极少数同时开展三大类产品研发及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公司产品处于膜分离产业链的上游核心价值环节,可广泛应用于盐湖提锂、生命科学、半导体超纯水制备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零排放、海水淡化、自来水提标、全屋净水系统等改善民生工程领域。在产品方面,公司是反渗透膜及纳滤膜领域国内少数具有***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和工艺的企业,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逐步打破国外品牌垄断局面;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领域,公司取得了国内和国际各项权威机构的测试和认证,产品关键性能指标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核心观点】

导电炭黑:锂电池爆发式增长推动导锂电级电炭黑需求高速提升。导电炭黑主要应用于电缆屏蔽料、导电色母和锂电池等领域。相比于用于其他领域的导电炭黑,锂电级导电炭黑具有附加值高的特点,在锂电池的极片制作时会加入一定量的导电剂,用于增加电子和锂离子的导电性,通过在活性物质表面形成导电网络加快电子传输速率,同时可吸收和保持电解液,为锂离子提供更多电解质界面,从而提高电池充电效率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而相比另一种导电剂碳纳米管,导电炭黑又具有成本低、分散性好等优势。近几年,受锂电池的爆发式增长带动,具有锂电级导电炭黑需求保持高速增长,但锂电池企业最常使用的SP导电炭黑全球仅法国益瑞石可供给,近年又无新增产能投放,因此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SP导电炭黑价格由5.0万元/吨增长至16.5万元/吨,增长率达230%。随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动力电池将不断推动锂电级导电炭黑的需求增长,但海外企业的扩产速度相对较慢,因此,我们看好国产锂电级导电炭黑的窗口性机会。

【相关公司】

1、黑猫股份(002068.SZ):炭黑龙头战略转型,逐步加码新能源材料

黑猫股份自成立以来经过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以炭黑产品为主体,焦油深加工和白炭黑为两翼,资源综合利用为补充的专业化学品制造企业,公司在全国拥有八大炭黑生产基地,具有110万吨炭黑产能,是国内炭黑行业的龙头,自2004年以来产销量一直保持领先地位。随着全球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产能规模与日俱增,对于导电剂的需求增长较快。导电剂是锂电池关键辅材,涂覆于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目前主要有导电炭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三类导电剂,近年来,锂电用导电炭黑供需紧张,供给端海外企业扩产进度较慢,而需求端受益于动力电池及储能产能增长的带动,锂电用导电炭黑呈现供不应求态势,为国内企业国产替代创造了良好的窗口期。公司紧紧抓住窗口期机会,于2022年逐步启动新能源材料项目,年初牵手联创布局PVDF,而后拟建5000吨碳纳米管产能和5万吨/年超导电炭黑项目,持续加码新能源材料。

团队介绍

深度覆盖标的

免责声明

联系方式

股票板块代码

股票各板块代码如下:1、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主板编号为600开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主板编号为000开头,上市的公司都是规模比较大,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公司。2、中小板板块编号以002开头,中小板属于主板市场的一部分,是...

德阳东电小学一年级的学费大概是多少

1千丨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