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秘籍

首页 > 财经知识

财经知识

杜月笙真的睡了黄金荣老婆吗(描写了黄金荣杜月笙的影视作品)

2024-02-01 08:50:13 财经知识

描写了黄金荣杜月笙的影视作品

《上海皇帝》吕良伟扮演上海30年代帮派老大杜月笙,郑则士扮演黄金荣,李锦江扮演张啸林,叶童扮演孟小东,刘嘉玲扮演会所的老板娘,斯琴高娃扮演黄金荣的妻子,苗乔伟扮演的国民d将军。分上下两部“岁月风云”“雄霸天下”。影片是以杜月笙的发迹,及一生经历为主线的,***的编剧们对历史细节的考据非常到位,影片中许多都是有历史记载可寻,比方黄金荣打了军阀卢小佳一巴掌结果被劫持回去,而杜月笙去救他,又比方张啸林的出生以及之后做了汉*又被暗杀等等,虽然其中杜月笙是否为了救黄金荣与卢做起了走私鸦片的生意,暗杀张啸林的是否真是杜月笙所指示的,可能有一定偏颇,但编剧们也处于忠于历史的原则,在电影中,对杜月笙等人的名字都做了相应的改动,毕竟电影是艺术,即使反映了历史人物,处于艺术效果还是会做些改动,也或者是因为对于历史,很难去一探真实,保守起见而这样做也未可知,但这样人物名字上的改动确实反映了编剧们的敬业精神

杜月笙是怎样成为黄金荣夫妇的心腹的?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素有沪上春申君之称的杜月笙,在旧上海堪称门徒众多,兼有通天眼的上海土皇帝。

说起他的传奇人生,简直就是一部逆袭励志剧。其发迹的开端,则应追溯到他入青帮得遇贵人黄金荣夫妇。那他又是怎样成为黄金荣夫妇心腹呢?

有书君觉得,杜月笙做事靠能力,做人看格*,他最主要的还是靠会做人胜出。且随有书君走近杜月笙。

一,尽在一个诚字。

杜月笙,出生于1888年。他自幼父母双亡,跟随亲友过着寄人篱下生活。因而他早早就去上海滩讨生活了。

他先在水果店当学徒,练就一手削水果的绝活,人称莱阳梨。他在每天的迎来送往中,养成了他察言观色头脑灵光,识人眼光独到的能力。

杜月笙本非池中物,他又怎肯如此度人生,瞅准机会他就踏上了泥鳅变鲤鱼之路,他得缘际会加入青帮拜到黄金荣门下。

黄金荣门下徒子徒孙众多,他又怎能注意到从底层做起的杜月笙呢?

可是杜月笙并不急于求成,他先暗中观察,发现黄府明暗两条线,明里是黄金荣做公开生意,暗里则是黄夫人林桂生背后操控秘密生意。

林桂生杀伐决断,胳膊上能跑马的魄力,黄金荣都有些怕她,从而林桂生在黄府权利很大,说话相当有分量。杜月笙就把目标放在了林桂生身上。

话说,一日林桂生得了重疾,有算命先生说其疾需有阳性体质之人,站其门口日夜守护才能有望痊愈。

黄金荣就选了包括杜月笙在内的几个手下,守在夫人门口。

可是其他人并未把此当回事,只有杜月笙衣不解带,连续几天日夜守护。杜月笙就是用诚心引起了林桂生的注意,从此为其所用。

杜月笙来到林桂生手下,服侍夫人那叫一个周到。他就如夫人肚中蛔虫,夫人一张口,他就知该做什么。

他每天围着夫人转,不急不躁尽力完成夫人吩咐之事,还尽显其莱阳梨的绝活,哄的林月生舒服熨帖,逐渐得其信任,并被派去干些秘密帮务。

当时黄金荣经常偷抢别人的烟土。

一日杜月笙和别人被派去接收到手的烟土。林桂生交代任务时,只说十袋货,谁成想到地一看竟是十二袋货。同行之人皆要私下处理,然后分钱人人有份。

任务完成后,杜月笙拿着分的钱,将事情经过向林月生合盘托出。其忠诚之心令林桂生对他更是刮目相看信任有加。

我们试想,杜月笙初涉黑帮,当时应是囊中羞涩,两袋烟土之钱对他来说,亦应是一笔巨款。可他并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其人品中的忠字尽显,如此之人怎不令人信赖呢?

做人看人品,杜月笙无论是侍候人的琐碎小事,还是利益面前的大事,他皆恪守着一个诚字。他能得林桂生信赖尽在一个诚字,这也是他一生恪守的底线。

二,有能力却低调做人。

话说黄金荣是上海滩黑帮大佬,一日竟然有人在运送途中拐跑了他的烟土,这怎么了得,在江湖上传出去会颜面大失。

当时,黄金荣及得力干将都不在家中,林桂生不知该派谁前往,正在愁眉不展之际。杜月笙挺身而出,胸有成竹愿为夫人解忧。

据他分析,按着黄金荣的地盘范围,投烟土之人不可能去法租界,只能逃往英租界,短时间烟土还来不及出手。他果断追到英租界,果不其然他在这里抓到偷烟土的黄包车夫。他威***利诱,不动刀枪就令偷烟土之人缴械投降。

他不动声色摆平事情,为黄家挽回颜面,立下大功一件。可是事毕后,他依旧默默的侍候林桂生。

杜月笙做事能力初显,可他没有居功自傲,邀功请赏。如此有能力却低调之人,哪个老板会不喜欢呢?

三,做人要有大格*。

话说,林桂生为了进一步考验杜月笙,她赏给了杜月笙2000大洋,然后她借机观察杜月笙得巨款后会怎样做。

如果杜月笙去赌场,那他只是贪图眼前快乐之人,不堪重用。如果杜月笙将钱存起买房,他亦只是守旧只知持家之人,成不了大事。

可是林桂生千算万算,亦未算到杜月笙竟然跑到码头,把钱一分不剩的都分给了手下小弟。杜月笙不拘于眼前小利,视金钱如无物,他用金钱换回了手下小弟的舍命相随。其为人眼光之远,格*之大可见一斑。

林桂生惊叹于杜月笙行事之大气,并预感到上海滩的未来一定属于杜月笙。她将此事告知黄金荣,两人更加倚重杜月笙了,逐渐将帮务大事交他处理,培养他成为心腹爱将。

杜月笙在黄金荣手下蛰伏十年,他瞅准目标,即使侍候女人,他亦踏踏实实从底层做起,用底层心态甘心为人所用,用诚挚之心换来了林桂生信任。他办事精明低调以及用钱财换真情的大格*,赢得了林桂生的倚重。

他有夫人美言,黄金荣当然亦对他加以重用。他用十年逐渐成了黄金荣夫妇的心腹,由量变到质变,成为了可以跳龙门的锦鲤。

他一直恪守着自己的人品格*底线,终于成功逆袭,成为上海滩黑帮大佬。其功成名就后,同样有情有义,就在林桂生落魄之时,他一如继往的照顾发迹贵人。

斯人已逝,杜月笙的传奇故事依旧令人玩味。"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关旧社会上海黄金荣电视剧

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没有什么4个流氓

我是杜月笙女儿,做过外交官夫人,睡过地板开过餐馆

讲述和平与爱的故事。

70年前的5月,解放军攻打上海。我父亲所在的20军承担主攻任务,5月27日占领上海。同一天,上海滩一代枭雄杜月笙仓惶辞庙,乘坐轮船逃离上海。

70年后的今天,作为20军后代的我,为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采写一段口述史。

历经70年,跨越半个地球,渡尽劫波,笑泯恩仇。——操风琴

作者与杜美如(左)在约旦中华餐馆

2017年我重回上海,站在新复原的杜公馆旧居西云楼前,87岁的我,突然惊讶发现大门上方,赫然雕刻着四个字:竹苞松茂。

“松茂”是我先生的名字,而父亲杜月笙亲手设计这杜公馆时,我和先生都还没有出生,难道冥冥之中父亲早已为我们牵下了红线?

大家都以为,杜月笙的女儿肯定会腰缠万贯,实际上我继承的也就只是个“杜”字。我就像只小鸟,一生躲避狂风大浪,飞过千山万水,四处做窝。

但不管我身处何处,年少时在杜公馆里的玩耍嬉戏,一直仿佛还是昨天。

提示:点击上方可听歌曲《万水千山总是情》

父亲只喜欢一个称呼:杜先生

见到我的人,都喜欢问我怎么评价我的父亲,是天赋异禀还是时势造英雄?

不管外界怎么评价他,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对子女要求严苛的父亲。

父亲出生在浦东高桥,他6岁时,我奶奶在生产时病逝了,当时家里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就用席子卷起来用烂泥土埋了,后来这里长出一棵树,树根把席子连人都包起来,大家都说这是风水好。

父亲杜月笙(左一)

奶奶死后,嗷嗷待哺的姑姑只能送人。父亲14岁那年,我爷爷也病逝了。父亲彻底成了孤儿,孤儿父亲很调皮,常常惹是生非,也不好好念书,成了孩子王。后来惹事逃到浦西开始流浪,做了水果店的伙计,削得一手好梨。

父亲后来在上海滩的传奇大家也都知道了,但对于我来说,父亲只是严厉的家长。父亲膝下共10个子女,他对家里的佣人倒是和颜悦色,对子女却很严厉,见他要预约批准,见面后主要是问读书,然后给50块老法币做零花钱。

6岁的我

记得有一次我外语考试成绩不好,父亲要用鞭子责打我10下。阿姨心疼我,让我多穿两条裤子去挨打,结果父亲下手更重,还不许叫,叫一声就重打。

父亲天资聪慧,是读书的料,只因家里太穷,只读过半年私塾,后来一直听评书自学。他对文化人极其尊重,言谈举止温文儒雅,接人待物谦卑恭敬,一年四季着长衫,最上面的一颗纽扣也从不解开,他只喜欢一个称呼:杜先生。

 

父亲的处世之道:广结善缘

抗战初期,父亲还在上海。听人说,父亲那时不知用了什么手段,让上海租界里的英美烟草公司都要出钱抗日,不出钱就做不成生意。

后来父亲担任***红十字会副会长,捐建医院、学校,救助伤兵,输送物资,建立抵抗部队,带着手下的兄弟跟随国民**一路辗转到重庆,全家老小几十口却都留在沦陷的上海。

有一次我听母亲说,父亲在重庆令她拿出钻石变卖,总共有400多克拉,资助在上海搞地下活动的抗日人士。

变卖的钱,父亲还要上海的家人亲自送到地下抗日人士的手里,如果被***人发现,这是要杀头的。而那段时间,家里常吃白菜炖豆腐,为了哄我们小孩子,过几天就换个菜名,叫豆腐炖白菜。

那时期,父亲与共产d也打过交道,他向山西前线的八路军捐献了一千套防***面具,上海被***人占领后,他又帮助新四军维持在上海的秘密交通线,给共产d的根据地运输*品和枪弹。

父亲的处世之道就是广结善缘,认识他的人几乎都接受过他的帮助。

在国民d的诸多高官中,父亲和戴笠伯伯关系更为亲密。他来见我父亲,我们都得待在屋里,不能出来的。有一天他主动问父亲:“你的女儿怎么样?”

我这才看到戴伯伯的真容,我真是抖啊,他那眼睛,好像一看就看穿你,很叫人害怕。

父亲(中)与戴笠(右)

如果他来时,正好赶上父亲在抽鸦片烟,父亲得赶紧让佣人把烟具藏到床底下,躲进屋里,让大家帮他闻袖子,看有没有烟味。如果有,赶紧喷香水,然后用***毛巾擦脸,直到没有一点烟味。

他怕戴伯伯怪他又抽烟。这事情很奇怪,我父亲怕戴笠,戴笠也很怕我父亲,可能是他们俩的个性都太强了吧。

1946年3月17日,戴伯伯坐飞机失事,父亲听闻消息一下子就崩溃了。当时我们住7层楼,我父亲拉开窗子就要往下跳,看上去特别伤心,不断说:完了,完了……

3个月后,父亲才慢慢恢复。后来国民d在内战中兵败如山倒,父亲越来越失望,动了离开上海的念头。上海解放前夕,父亲害怕共产d会找他“算账”,决定离开上海。

 

父亲在上海坚持到最后一天

1949年,风雨飘摇。我清楚地记得,2月6日那一天,父亲令我带着弟弟坐飞机先到***。

18岁的我

那年我19岁,刚刚考上上海圣约翰大学,通知书已拿到,还没来得及去注册。离开时我就随便带了点衣服,想着等回来再去大学报名。

我以为,自己很快就要回来的。后来才知道,那一天,我拎着衣箱,出走了大半生。

三个多月后,5月27日那一天,父亲带着家人和手下一百多口,从上海坐轮船到了***。在***,病中的父亲与我聊起离开时的情景,感慨无比。

那一天,上海城“解放”,父亲坚持到最后一天才离开。他说,轮船开近吴淞口,他在船上能清楚地看到大批八路(即解放军,父亲习惯了叫八路军)开进上海。

可八路没有海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坐着船,从黄浦江上一路顺利逃离。

父亲还在黄浦江上远远看到了岸上的申新纱厂。他对我说:“当年你奶奶就是在申新纱厂做工,一天只挣两个铜钿,后来我苦心经营,做到了申新纱厂的董事长,但现在,都只能丢掉了,我们都逃难到***来了。”

在***,父亲几乎闭门不出,他担心自己被暗杀,过得战战兢兢。抗战时四处奔走患下的哮喘病越来越严重。

尽管父亲在上海跺跺脚地皮也要抖一下,其实是面上赚得多、里子花得更多,入不敷出。到了***,境况更差,我们住的房子,也是父亲好友陆根基免费提供的。

一百多人在***,每天的生活起居费用就要六七千港币,基本是靠故旧和朋友接济,捉襟见肘。当时我已二十岁出头,父亲让我管全家的账,我天天要精打细算,才能把一大家子的开支勉强应付过去。

当年在上海,父亲最喜欢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送的那幅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那景象,在***是没有了的。

我们天天盼着回上海。问父亲,父亲说:很快的,一年回不去,两年一定能回去的。抗战我们都胜利了,从重庆回到上海,以后也会的。

我们都笃信不疑。

 

海那边就是浦东老家啊

 

父亲从不跟我谈大事。但我猜想,他心里对共产d是有些害怕的。他不敢学师父黄金荣留在上海,把全家老小和手下的命运都押上。后来,83岁的黄金荣在上海“大世界”门口扫马路。

何况,父亲常说一句话:好马不把双鞍配、一人不把二主从。

那时大陆和***都在争夺身在***的父亲,父亲也有着自己的盘算:两边都不得罪。

父亲(前中)、母亲姚玉兰(前右)、父亲五夫人孟小冬(前左)和我(后左二)

父亲在上海时和法租界打交道多,他想带全家从***移民去法国。但父亲很讲义气,不愿丢开忠心耿耿的手下,还有一些在抗战中牺牲人士的遗属。

算下来,去法国的男女老少总共有140多人。护照等各种费用要15万美元,而父亲当时所有的积蓄,只有保存在宋子良先生那里的10万美元。

钱不够,父亲只好放弃了移居法国的打算,说:要死大家都死在***吧。

有一天下午,外头来了两个人,求见父亲。父亲把他们迎进客厅,关上了门,不让我们进去。

平时家里来客,都是我这“大小姐”端茶送水,这次我好奇怪,我就扒在门缝里偷看,两个人都是一身短打扮。两个人走后,我听到父亲对母亲说:“是那边来的人,邀请我们回去。”

第二天,父亲对我说:“美如,今天我带你到浅水湾兜兜风,你谁都不要讲。”父亲带着我去了浅水湾的一家饭店。

在饭店里,巧遇到了电影明星胡蝶,父亲和她寒喧了几句,就让我和司机自己吃,他到外头透透气,单独找了个能看海的地方。

他一个人对着海坐着,足足坐了两个多小时。司机吃得很开心,他悄悄问我:“大小姐,老爷不知在想什么呢。”

我跑去问父亲:“您在想什么呢?”

父亲说:“我在看海啊,海的那边就是浦东老家啊。”

 

“我不想你们一生都在讨债”

浅水湾吃饭回来没多久,父亲的病又加重了。出于经济原因,也考虑到安全,父亲没请护士,靠家里人几班倒照顾他。我是每天晚上六点到天亮轮班。

那天我正在客厅照料他,突然父亲的朋友杨管北慌慌张张地跑来:“老杜老杜,出事了!出事了!”

原来大陆来人求见父亲的那段时间,父亲托好友钱新之同时给***和蒋介石写信,表达同一个意思:杜月笙先生愿意回你们那边。

可钱伯伯那天喝了一瓶半威士忌,稀里胡涂地套错了信封,把给大陆的信寄给了***,把给***的信寄到了大陆。

一切都已注定,一直在观望*势、不想站错队的父亲竟落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

一直在纠结到底回大陆还是去***的父亲,终于下定决心:哪里也不去,留在***苟且度日吧。

抗战胜利后,我(前右一)与父亲(前左一)、母亲姚玉兰(前右二)在上海

心灰意冷、身处绝境的父亲哮喘病越来越严重。到了后来,每天我都在床头举着氧气瓶让他吸氧。

父亲按照“先外后内”的原则,分给家人和手下,我未出嫁,分到了6千。这是父亲留给我们的唯一遗产。

父亲对我说:“美如,阿爹对不起你,没能看到你出阁,送你出嫁。”我含泪安慰父亲,随后就按他的吩咐,出门去汇丰银行,从专用保险柜里取出些“纸头”。

从银行跑回来,把“纸头”交给父亲。父亲拖着病体,当着我们的面,一张张地把它们撕掉,那是别人写给他的欠条,欠款的不是商界精英就是政界高官。我来不及全看,只偷偷瞥到有借美元的,有借金条的,其中有个借了500根大黄鱼(金条)。

我们守在病床前,都很错愕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父亲说:“我不想你们今后一生都在讨债,不想你们在我死后费尽力气打官司。现在兵荒马乱,借钱的人,手头哪里有钱?今后他们有了钱,若是感恩,一定也会帮你们的。”

母亲姚玉兰(前)、孟小冬(后中)、我(后左)和弟弟

父亲还再三叮嘱我们,将来一定要把他的尸骨带回上海,葬在浦东高桥老家。

1951年8月16日,父亲去世。回光返照时,留下最后一句话:“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希望,***还有希望。”

 

孤儿般遥望着海峡对岸

父亲去世后,我们孤儿寡母一大家子,只能靠变卖首饰在***度日。还好母亲是蒋总统夫人的朋友,她向我们伸出了援手,邀请我们全家去***。

后来钱新之伯伯和杨管北伯伯也到了***。杨伯伯有个外甥,就是后来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

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护送父亲灵柩,在***安顿下来。原以为很快就能回大陆,父亲的棺木迟迟没有下葬。后来回大陆越来越无望,1952年才把父亲葬在了***基隆。

落葬后没几天,我们兄弟姐妹十人,与母亲拍下了一张合影,这是杜家子女们唯一的一张合影。

以后我们为了生活各奔东西,分居在全球各地。有嫁了***小伙子的,有娶了白人姑娘的,如同一个小联合国。

在***,蒋夫人对我们一家老小关照有加。母亲也经常与蒋总统夫妇见面、小聚。但母亲没有固定收入,还须常常拿当年父亲给她的首饰去变卖,维持家用。

来***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反而安全多了。大陆那边一时难以顾及,打不过来,我们全家难得过了几年兵不荒马不乱的太平日子。

我们是原乡人,虽然***不是上海,可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只要太平,心安处,就是家。

我25岁时,为了躲避追求者,和朋友们跑到嘉义去玩,在那里的一次露天舞会上,我认识了飞歼击机的飞行员蒯松茂,和我同岁。

我的先生蒯松茂

蒯松茂祖籍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家境小康,抗战时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们年幼的兄弟几个,一路逃难到大后方的四川,投奔在国民革命军当空军的大女婿和大女儿。

那时候,国民**效仿苏美空军预校模式,在成都灌县开办了空军幼年学校,招收小学或上初中的孩子,培养飞行员。蒯松茂13岁时自己去报名,被学校录取,做了少年学员。

跟我这个养尊处优的富家小姐比,蒯松茂的少年是悲惨的,***动荡不定,他们也跟着吃苦。他说很多同学的家乡被***人占领,连寒暑假也只能在校园里度过,学校经常被***人轰炸,不比共产d长征时吃的苦头少。

他永远都记得***宣布无条件投降那一天晚上。空军幼年学校放暑假,他回到成都北门外的家中,晚上与同学到电影院看电影,放映到一半,屏幕上突然打出一行字:***无条件投降!

 

顿时,电影院里所有人都跑出来,大家把帽子抛到半空上,一路跟着人流,跑到成都最热闹的春熙路上,那里人山人海。人们笑呀笑呀,不认识的人彼此拥抱,不由分说把大街上的几个***士兵抬起来,抛到半空中,接他们,再抛到半空中…….

1949年,蒯松茂随军队撤到***,驻防在嘉义空军基地。他的母亲和兄弟都在大陆,生死不知,音讯全无,他如同孤儿般遥望着海峡对岸,就像当年我父亲,隔海遥望着海那头的故乡上海浦东。

 

蒋总统夫妇送我们新婚贺礼

 

我们相恋时,蒯松茂还很穷,他坦率告诉我母亲,自己所有的积蓄只有一千美元,还是被派到***空军受训一年、省吃俭用才攒下来的。

更要命的是,他是歼击机飞行员,大陆那边“一定要解放***”,***这边也一定要“反攻大陆”。解放***也好,反攻大陆也好,都是随时要打仗的,战场上枪炮子弹不长眼睛,要是机毁人亡,一点不意外。

母亲没有阻拦我嫁给一个随时可能会阵亡的军人。她对蒯松茂说:婚礼你别管了,不用你出钱,一切我来筹办。

1956年,我们结婚。蒋总统夫妇得知后,请我们吃了一顿便饭,还送了两床绣着龙凤图案的大红被面和一套西餐具,这套床品我一直珍藏着。

我们的婚礼

婚后我搬到先生的驻地嘉义,先蜗居在***人留下来的一室一厅里,后来才搬到空军的眷村东门町。军眷宿舍地点很偏僻,条件很简陋,我放下大小姐的身段,学会了煮饭做家务。

我母亲和外婆都是京戏名角,我自己也爱唱京戏、听京戏。一个人在家时,我常常把收音机频道拨到大陆那边的电台,听各种流派的京戏。

有一天,我正在家听得入迷,跟着收音机哼唱,先生回家撞到,大惊:我在嘉义空军基地就是管偷听敌台的,太太怎么还能听敌台?绝对不允许!赶快关了!再不能听了!被人知道,第一个就要抓你!

我和先生

我吓得赶紧关掉,不想给先生带来麻烦,只好忍痛不再偷听。可背地里更加思念大陆的故乡,想念远在大陆的外婆筱兰英。我小时候,慈爱的外婆总抱着我们姐弟哼京戏。

1949年,外婆没有随我们逃难,留在大陆,住在北京草厂六条的胡同,直到她高龄去世,我们一家再也没有见过她老人家。

蒋总统也爱看京戏,可他***:反攻大陆不成功,不进戏院。蒋夫人为哄他开心,就想出折衷办法:请京戏演员到总统官邸来唱,这样蒋总统还是没进戏院,不算违誓。

我穿着清朝末代皇后婉容的宫服

当时***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标语“勿忘在莒”,意思是不忘故国,据说蒋总统的办公室里也挂着这四个字。

先生这些飞行员,不止一次被告知,随时做好反攻大陆的准备。

有一次,他与其他飞行员半夜接到军令,要求立即上飞机“反攻大陆”。他人已上了驾驶仓,美军顾问匆忙赶到总统府阻止,说如果***方面一意孤行要打,***不会提供后续军援。***是担心***轻举妄动会引起连锁反应,苏联卷入,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先生也明白,反攻大陆根本不现实,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后勤援助,比如加油机的配合,所有的战机都会有去无回,因为大陆太大、纵深太长了。

 

我做起中餐馆老板娘

上世纪50年代台海危机爆发,先生开着战斗机参加金门炮战。炮战打完后,上头有指示,尽量避免直接冲突。先生开飞机在沿海巡逻或者掩护补给舰时,常与大陆那边的飞行员在空中相遇,大家在空中心照不宣,客客气气地打个招呼。

婚后没几年,先生从一线飞行员转到***驻约旦大使馆,做了空军武官。1969年,我带着孩子也来到约旦随任,那时正赶上约旦与***解放组织爆发战争。

当时觉得好奇怪,每天一到中午11点钟,枪炮都没声音了,下午5点钟也没有。后来才知道两方面的军人都去喝咖啡去了。咖啡喝完了,砰砰砰又打起来了!

我与约旦王后

在约旦做外交官夫人,与皇亲国戚交往不少。有一次,王太后的法语翻译临时有事,我就临时充当了她的翻译。那些外国外交官没想到我一个***人能把法语说得这么地道,问我是不是从小生活在法国。

他们不知道,我是当年法租界公董*华董杜月笙的女儿。

这时我就无比思念父亲,想起小时候他打我***我学法语、学英语,想起他的话“既要识字,也要识人”。

约旦国土狭小,绝大部分都是沙漠,别的*****都是富得流“石油”,可它没有。这个“上帝的弃儿”四周又被强敌环绕,全靠国王侯赛因长袖善舞,夹缝中求生存。这么个小国,竟然在多年的**乱*中闯出一片安宁。

侯赛因国王,很像上海滩时代的父亲。

1976年,约旦与大陆建交,***使馆撤了,先生要奉调回***。可我们已经喜欢上了约旦,喜欢上了国王一家,不想回***。先生就办了退役,留在约旦。

先生与约旦国王侯赛因

国王侯赛因家族对***文化情有独钟,有一天,国王与先生闲聊时说,世界上很多***首都都有中华菜馆,***菜真好吃。国王的弟弟哈桑王储也对我们说,世界到处都有中餐馆,约旦却没有,不如你们在约旦开个中餐馆吧。

就这样,我卸下了外交官夫人珠宝首饰,文君当垆,荆钗布裙,做起了中餐馆老板娘。为了筹足到开餐馆的本钱,我们一次性提取了***的全部养老金。

我和先生在亲手创办的约旦第一家中餐厅里

1979年,约旦的第一家中餐馆“中华饭店”开张。以前我对美食只会吃和批评,现在我硬着头皮上阵,和先生既当老板又当杂工,既当厨师又当跑堂,既做采买又做账房,睡过地板,白手起家,苦心经营,甚至先教当地人用筷子。

在约旦开了近三十年的中餐馆,皇亲国戚是常客,大陆来访的官方代表团,听说杜月笙的女儿在这里开了家餐馆,也总是很好奇,要来光顾下,还要合影。

我与本文的采写者、新华社前驻**记者操风琴在中华餐馆(摄影陶胜)

大家的要求,我都是有求必应。看到他们,我觉得很亲切,好像大陆就不遥远,年少时在大陆的时光也不遥远。

 

父亲冥冥中为我们牵下红线

忆及年少芳华时,曾是惊鸿照影来,可我们杜家人怎么敢回去?

两岸解禁后,两边的交流越来越多,但我们却一直忙于餐馆营生,迟迟未能回家。直到2001年,我才首次回到上海,这次我还办了台胞证。

时隔52年后,我再回上海,我们与女儿一家

2005年,先生又带着我,回到他的故乡安徽,给亲人扫墓。

先生远赴***时,婆婆跟着先生的四哥流落到长江北边的小城安徽枞阳。直到1973年去世,老人家一直饱受思念和惊吓,至死再也没有见过海峡那一头的儿子,更别说见过我这儿媳。

先生离家时,还是英俊少年,回乡时,已是古稀之年,慈母已成一坯黄土!母子已天人永隔。在枞阳城郊的荒山上,他跪在母亲草萋萋的坟头,烧纸,痛哭,我也在这从未谋面的婆婆的坟前下跪,磕头。

2017年我先生和侄女蒯文琳在苏州

万水千山,渡尽劫波,笑泯恩仇。所有的颠沛流离,都由江,走向海,所有的离合,都由动荡,归于平静。

杜家的后代散枝落叶在全球,我和先生已四世同堂,三个孩子文鹏、文琦和文瑞,无论在世界上走得有多远,但每年过年,他们依然回来,按***的老礼,向我们磕头。

而年近九旬的我们,回到了***定居,但常回大陆,我们去浦东看过杜家祠堂,去过北京逛琉璃厂,去过前门老舍茶馆听京戏,还去成都看阔别七十多年的空军幼年学校……

而2017年年底那一次我们去上海,在复原到嘉定的杜公馆旧居西云楼前,我和先生惊讶地发现,杜公馆大门上方,赫然雕刻着四个字:竹苞松茂。

我和先生在复原的杜公馆旧居,门头上方四个字:竹苞松茂

这房子是父亲在上海滩刚发达时亲自设计建造的,当时我和先生都还没有出生,我想起父亲过世前,为没能看到我出嫁而难过,原来他冥冥之中早已为我们牵下了红线。

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江又一江,四海漂流,我们终于可以在夕阳下享受故园的祥和静美。只是父亲要葬在故乡上海浦东高桥的遗愿,至今没有实现。

作者操风琴简介:出生于安徽安庆,毕业于***人民大学国际**系,新闻人,曾任新华社驻**记者。军人后代。

杜月笙杜是干吗的?

上海三大亨-杜月笙  杜月笙(1888-1951)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原名月生,后改名镛,号月笙,出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四岁以前,母父相继去世,先后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十四岁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日夕与流氓、歹徒为伍,又嗜赌成性,不久被开除,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后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陈世昌是小东门一带的流氓头子,绰号“套签于福生”,在青帮中属“通”字辈,杜月笙按序排在“悟”字辈。由于陈世昌等人的关系,杜月笙获得机会进入黄金荣公馆。他机灵诡诈,善解人意,很快获得当时法租界华探头目、黑社会头面人物黄金荣的赏识,成为其亲信,由佣差上升为鸦片提运,并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公兴俱乐部。

青帮老大杜月笙何以让所有女人崇拜,令所有男人叹服?

杜月笙

从一个上海乡下的无名小卒,成为***最大的黑帮老大,杜月笙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支撑这个传奇色彩的原因是什么?只有两个字:做人。

正如杜月笙的秘书胡叙五说的:“杜月笙的传奇一生,不在做事,而在做人。”

要想得大*,必须有格*

1910年,上海最大的黑帮大哥黄金荣过年给小弟们分钱,

分到钱后,小弟们都等着和老大一起喝酒,

但是有一个小弟拿到钱就跑了出去,

黄金荣纳闷,于是派人跟踪,一探究竟,

这个小弟一口气跑到陆家嘴的金桥,

把分到的钱一分不剩的分给了底下的弟兄。

黄金荣知道后,说了一句话:

"我死了以后,恐怕上海滩就是他的了”

这个把钱分光的人,就是杜月笙。

黄金荣的话说对了一半,

因为他还没有死,杜月笙已经是上海滩的老大。

两千大洋,在当时足以买下百亩良田,

但是杜月笙全部分给了下面的弟兄。

“要想当大哥,一定得有大格*。”

“做事看本事,做人看的是格*。”

正是因为杜月笙的格*,顾嘉棠、高鑫宝等人才死心塌地的跟着杜月笙打天下。

杜月笙旧居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杜月笙14岁就到上海闯荡,

刚到上海,是在水果店打工,

干活认真,削水果也很在行,特别是削梨,

人们戏称他叫“莱阳梨”。

很多成功的人都忌讳别人提及不堪回首的草根历史,

但杜月笙不一样。

每次他去到以前呆的水果店附近,就会有很多乞丐围过来。

对着杜月笙大叫:“莱阳梨,赶快给点钱!”

杜月笙都是很开心的对手下说,“快给。”

顾嘉棠是杜月笙的左膀右臂,

跟着杜月笙打天下,

平时在外人面前,他对老大毕恭毕敬,

但是在杜月笙家里,他老是拿个苹果或者梨,说道:莱阳梨,削一个。

杜月笙总是赶紧就削一个。

杜月笙对兄弟很随和,对佣人也很少说不好听的话。

“杜老爷很好伺候,我们做错事,他一般也不会怪罪”

他出身穷苦,知道穷苦人不容易。

有困难的老百姓有事求他,他总是很热情的给办。

他对求他办事的老百姓几乎就是两句话:

“你的事我知道了。”

“我尽力给你办妥当。”

杜月笙有一句很有名的话: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当年上海滩的黄包车夫、短衫阶层,都对杜月笙钦佩不已,曾喊出口号:

做人要做杜先生。

▲杜月笙60大寿缺席全家福

借出的,看起来是钱,其实是人情

1951年,杜月笙病重。

他知道自己为时不多。

这年8月1日,他让大女儿到银行取回一个保险箱。

箱子取回来后,打开箱子,大家才知道里边全是欠条。

有的是几千美元,有的是几百根金条。

杜月笙一边看,一边撕这些欠条。

孩子们都认为老爷子糊涂了,非常不理解。

杜月笙说:

“借出的,看起来是钱,其实是人情,

知道感恩的,什么时候都会记得咱家的好。

不懂感恩的,即便去要账,可能会换来牢狱之灾”

他把欠条撕掉,就是让借钱的人知道,他死了,债务就免了。

死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希望了,***会有希望。”

做人做到这份上,也只有一个杜月笙了。

▲杜月笙和孟小冬

伤什么都别伤女人心

1927年,梅兰芳娶了美女孟小冬。

那个时候,孟小冬是京剧名旦,人也漂亮。

喜欢她的人不计其数。

梅兰芳当时已经有妻室。

孟小冬不甘心给人做妾,

结婚时,梅兰芳许诺孟小冬:你嫁过来,也是妻,和福芝芳一样地位。

但是,婚后,孟小冬一直被福欺负。

梅兰芳却也管不了大老婆。

委屈三年后,孟小冬离开了梅兰芳。

不久,经姐姐姚玉兰的介绍,孟小冬认识了上海的杜月笙。

杜月笙其实已经喜欢孟小冬多年。

孟小冬来到上海,杜月笙对她万般宠爱。

还从北京请来京剧名家余叔岩教她唱老生。

新***成立后,杜月笙准备携全家赴美。

一口气办了27张护照。

在一旁的孟小冬小声的问了一句:

“我也和你一起去?那我算是丫鬟,还是什么呀”

其它人不明白,但是杜月笙明白了小冬的意思。

“***先不去,我要和小冬举办婚礼”。

在小冬四十多岁的时候,杜月笙和她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正式成为杜月笙的五姨太。

杜月笙的五个太太,其中四个都是京剧名角,

杜月笙从来不强求女人,但是女人们都死心塌地的愿意跟他,

“伤什么都不能伤女人的心。”

“打什么都不能打女人。”

这两句是杜月笙常说的话。

所以当时的女人们就盛传:要嫁就嫁杜月笙。

尽在一个“诚”字

19岁时,杜月笙便到黄金荣的宅子里当下人。

黄金荣的太太林桂生也是女中豪杰,

是黄金荣的得力助手,也是好参谋。

当时杜月笙是太太的一个小佣人。

有次林桂生生了一场的大病,

杜月笙全力伺候,多日不吃不睡,在门口等候着。

这让林桂生很是感动,

但是她并没有说:你做事真的很用心。

有一次,黄金荣外出不在家,

有伙计前来报告太太,说有个佣人把家里的烟土偷跑了一大袋,

太太准备派人去追,

不过家里会点拳脚的都出去跟黄金荣办事了,

太太急的直跺脚。

这时杜月笙出来说“我去追”

不到两个时辰,杜月笙扛着一袋子鸦片回来了。

这么大的功劳,太太并没有夸奖他。

杜月笙仍然尽心尽力的做好看门小弟的工作。

一年多后,太太把他推荐给了黄金荣。

就这样,杜月笙小小年纪就进入了黄金荣上海最大黑帮的权利核心。

“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时候一到,自有收获。

这就是杜月笙的成功秘诀。

事不要做绝,要留有余地

1920年代,上海滩被四个老大控制:青帮的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还有斧头帮的王亚樵。

王亚樵在当时的势力很大,都知道“不好惹”。

有次,王亚樵和警备司令杨虎发生了一些过节。

王亚樵当着众人的面,扇了警备司令几个耳光。

这个掌握着几千***和枪的杨虎竟然不敢吭一声。

可见这个斧头帮帮主多么的不好惹。

有一天,船运大佬李国杰找到王亚樵,

让王亚樵杀了自己的对头赵铁桥。

赵铁桥是上海轮船**长。

李国杰承诺事成后,给王亚樵的报酬是一艘“江安号”大货轮,

但是此前,李国杰其实已经把这个船许诺给了青帮的张啸林。

王亚樵把*长暗杀了以后,派手下去“江安号”大货轮接管轮船,

当时大货轮已经是张啸林所有,

张啸林把王亚樵的手下狠狠打了一顿。

李国杰看事情无法圆场,又说把另外一艘船“江华号”送给王亚樵,

但是王亚樵咽不下这口气,

他说:面子的事太大,我一定要“江安号”。

他带了几百小弟,拿着刀枪前往江安号抢船。

张啸林听到消息,就找到杜月笙商议如何解决。

张啸林建议,先想办法稳住王亚樵,然后趁机杀了他。

杜月笙反对。他说:

“事情不要做的太绝,要留点余地。不能老是杀来杀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杜月笙来到海边,见到正要登船的王亚樵说:

“误会误会,张啸林本来是要把“江安号”送给王爷,结果手下给弄错了,

现在正式的将这艘船送给王爷”。

王亚樵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看到杜月笙如此给面子,

就说:“好说好说,大家都不容易,以后还是互相照应。

杜月笙坚持“不做绝,留余地”

就这样在上海滩赢得了黑白两道的认可。

▲王亚樵(右三)

做事要刀切豆腐两面光

1930年,法商水电公司员工大罢工,

整个法租界无水无电,乱成一团。

法工董*派人请杜月笙出面调解,

杜月笙拒绝了:“我声望不够啊!”

法工董*总董只好拜会吴铁城市长,

吴市长找到杜月笙:“这件事由***人来解决,可以给法租界一个教训。”

法工董*总董答:“不行,只能增加75%。”

杜月笙说:“好,那就说定了。”

杜月笙召集罢工领袖,让他们提条件,

有些要求加薪30%,有些要求加薪40%。

杜月笙说:“你们要求太低,我已替你们讲好增加75%,你们满意吗?”

全场高呼:“满意”。

杜月笙又说:“但罢工期间的工钱不给,可以吗?”

大家笑着说:“算了,算了。”

只有一人高喊:“这一点不能同意。”

杜月笙说:“我已经答应了资方,不能变更。罢工期间的工资,由我来贴。”

这一贴,就支付了30万大洋。

杜月笙为何能在上海呼风唤雨?

秘诀就是他的一句名言——“做事要刀切豆腐两面光。”

▲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

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1921年的戴笠,还是一个小混混。

有一天,他到杜月笙开的赌场赌钱。

由于赌技高明,赢了很多钱。

“这位先生,借一步说话。”

杜月笙手下怀疑他出老千,将他带到小房间。

“你知道这是杜月笙先生开的赌场吗?”

戴笠一笑:“当然知道。”

“既然知道,还敢在这里撒野?”

戴笠大笑:“你们这样对待我,杜先生恐怕不会答应。”

“你认识杜先生?”

戴笠说:“烦你通报一声,说有位戴先生想见他。”

一会儿功夫,杜月笙就来了。

可是,他完全不认识戴笠。

但他看了戴笠一眼,就断定: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杜月笙立即支了500大洋,交到戴笠手里。

两天后,杜月笙又派人把戴笠请到杜公馆,

交给他一封信:“我给蒋先生写了封推荐信,你去报考黄埔军校吧。”

戴笠一生的命运就此改变。

6年后,戴笠重返上海滩的第一件事,

就是去拜见杜月笙,结拜为异姓兄弟。

“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正是凭着这句话,他“发掘”了戴笠、章士钊等大才,

这些大才,后来都成了“通天”的人脉。

杜月笙和戴笠在一起

黑白两道,都知道杜月笙喜欢说三句话,

第一句:“你个事情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妥,好!再见。”

第二句:“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第三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凡是找他办事的友朋,他都分文不取。

偌大的上海滩,只要与杜月笙有交情,

几乎没人敢说从没接受过他的钱物馈赠。

杜月笙还有一个习惯,给朋友送钱时,

一定要一对一,绝不让第三者在场,以保全受钱人的面子。

他因此获得了“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的好名声。

1931年,杜氏家祠落成典礼,

前来祝贺的社会名流震惊上海。

“杜之先生帝尧,夏时有列累……”

撰写这个《高桥杜氏祠堂记》的人你猜是谁?

那是鲁迅、黄侃的老师——国学泰斗章太炎。

送来匾额、对联、贺词的都是谁:

“孝思不匮”——国民****蒋介石贺。

“好义家风”——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贺。

“明望之后”——国防部部长林辉贺。

“世德扬芬”——军政部部长何应钦贺。

“慎终追远”——实业部部长孔祥熙贺。

…………

做人做到这份上,也算是做到极致了。

▲杜月笙为杂志《轮机月刊》书写刊名

有没有关于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的书籍或电影?

《上海大亨》沈寂著

杜月笙和林桂生非亲非故,一再得到她的帮助,两人究竟什么关系呢?_百度...

杜月笙自然不甘心就这么混日子,他每天都在小心的寻找机会,终于让他注意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林桂生原本是一个老鸨,她嫁给黄金荣时,黄金荣还只是一个探长。林桂生在做老鸨时也结交了不少三教...

杜月操察编技限线渐笙和黄金荣到底是好人坏人?

对于保护他们利益的人来说,就是好人。对于破坏他们利益的人来说,就是坏人。这个见仁见智,立场不同,分析的结果就不同。

杜月笙有很多红颜知己,一生有几位夫人?

我们来一起看看杜月笙的这五位夫人的人生结局。大夫人沈月英大夫人沈月英,是苏州一名商人的女儿,在1915于杜月笙成婚,当时的杜月笙还只是杜公馆的一名下人,这次婚姻是黄金荣的夫人林桂生主持操办的,婚后的沈月英吸食...